• 2006年第0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中国内镜医师分会工作——培训、评价、维权

      2006(6).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国内镜医师分会成立纪实(历史的进程)

      2006(6).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肾癌HSP70-PC体外诱导DC成熟激活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作用

      2006(6).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肾癌细胞株中纯化的HSP70-PC体外诱导DC成熟及激活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作用。方法采用亲和层析及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肾癌细胞HSP70-PC,体外致敏DC,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变化,用DC体外诱导CTL产生,MTT法比较其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HSP70-PC和TNF-α均能使DC高表达分化相关抗原CD1a、CD83、HLA-DR,肾癌细胞中纯化的HSP70-PC致敏的DC体外诱导的CTL对肾癌细胞有较高的杀伤活性。结论肾癌细胞中纯化的HSP70-PC能有效地诱导DC成熟,并使其具有活化针对肾癌细胞的特异性CTL的能力。

    • 钬激光治疗兔肾VX2肿瘤的实验研究

      2006(6).

      摘要 (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钬激光在治疗肾实质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制作兔的肾VX2肿瘤模型,超声影像学技术初步评估肿瘤组织的大小,在手术直视下,应用不同的钬激光照射参数,对肿瘤组织进行照射。通过肉眼、光镜及图像处理软件,观察钬激光对肿瘤组织的生物学效应及范围。结果钬激光照射后肿瘤组织肉眼观察被完全凝固,分为汽化层、凝固坏死层、外围损伤层三层。HE染色可发现肿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电镜下亦见到不可逆的破坏。切割带外围热损伤的宽度局限于0.4 ̄0.8mm(平均0.54mm)。激光功率与损伤的肿瘤组织大小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钬激光对肾VX2肿瘤组织具有精确的汽化、切割、凝固效果,同时止血可靠,可以通过调整激光的功率控制毁损肿瘤组织的范围,可操作性强。可以用于肾实质肿瘤的临床治疗,也可在影像技术的引导下行穿刺介入治疗,或者通过腹腔镜下治疗,以及应用于保肾手术中的辅助切割。

    • 增强型自杀基因载体治疗宫颈癌的体外实验研究

      2006(6).

      摘要 (3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增强子增强hTERT启动子转录活性后,调控双自杀融合基因CDTK载体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将SV40增强子、CMV增强子、CMV增强子/启动子及SV40-CMV双增强子分别与hTERT启动子组合构建成报告基因载体,转染HeLa细胞后用双荧光素酶系统分析其活性差异;然后构建pHr-SCT/CDTKG治疗载体转染HeLa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RT-PCR检测融合自杀基因mRNA表达,HPLC检测5-FU浓度,MTT分析载体杀瘤的效果。结果HeLa细胞中增强子能使hTERT启动子活性提高6~13倍,其中SV40-CMV双增强子/hTERT启动子的活性最高,达到CMV增强子/启动子的近3倍;体外转染pHr-SCT/CDTKG后可检测到CDTK的mRNA的表达;细胞上清中5-FU最高浓度为50.83ug/mL;当5-FC浓度为200ug/mL、GCV浓度为10ug/mL时,HeLa细胞的相对细胞存活率为48.7%。结论SV40-CMV双增强子联合hTERT启动子能高效靶向的调控CDTK融合自杀基因杀伤宫颈癌细胞,因而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基因治疗宫颈癌的策略。

    • 应激系统对缺血预适应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2006(6).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应激系统对缺血预适应中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家兔在体心经典缺血预适应(IPC)实验为基础,增设结扎肾上腺组(Lig组),米非司酮组(皮质醇受体水平阻滞剂)(MF组),甲基强的松龙组(MP组),以TUNEL法,DNAladder及流式细胞仪(FASCan)检测凋亡的存在及凋亡率,同时检测血清皮质醇动态变化,考察应激启动的皮质醇分泌对缺血预适应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TUNEl染色显示MP组和IPC组比较凋亡率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5.05±2.25%vs3.46±0.82%,P>0.05),MF组和Lig组与IP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7.73±3.08%,16.62±12.35%vs3.46±0.82%,P<0.05);DNAladder半定量显示MP组和IPC组电泳条带明显减少;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Lig组,MF组心肌细胞凋亡较IPC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82±1.38%,3.22±0.67%vs1.72±0.29%,P<0.05),MP组与IPC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2.04±0.74%vs1.72±0.29%)。结论从细胞凋亡角度观察IPC的心肌保护作用,结扎肾上腺,受体水平阻滞皮质醇作用可明显削弱其保护作用,MP可一定程度模拟其保护作用,说明应激系统的部分组分通过影响IPC的心肌细胞凋亡起到其保护作用。

    • 手性药物前体R(-)-扁桃酸的生物不对称合成

      2006(6).

      摘要 (3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生物不对称催化苯乙酮酸合成手性药物前体R(-)-扁桃酸。方法通过对该实验室保存的12株酵母菌进行初筛,获得对底物苯乙酮酸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菌株S.c.1,S.c.3和S.c.10。进一步对其进行紫外与微波诱变,得到R(-)-扁桃酸高产菌株S.c.10.2.8。结果在转化培养中,初始底物浓度为20mmol/L,pH6.6,温度34℃,R(-)-扁桃酸得率85%,对映体过量值e.e>99%。结论生物转化法在生产手性药物前体R(-)-扁桃酸中前景广泛。

    • 复方菝葜颗粒诱导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2006(6).

      摘要 (3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复方菝葜颗粒(compoundrhizomasmilacinusgranule,CRSG)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凋亡的影响,探讨CRSG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理。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只。一组灌服复方菝葜颗粒,2次/d,另一组灌服等剂量的蒸馏水,第6次灌胃后的2h提取血清。A549细胞株随机分为中药实验组、西药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分别加入10%的含药血清、顺铂3μg/m(LDDP)、10%的SD大鼠血清,培养48h后收集细胞,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各组细胞培养48h后中药实验组、西药对照组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电镜下中药实验组、西药对照组均可见到凋亡小体,正常对照组细胞形态正常;中药实验组、西药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药实验组与西药对照组的凋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菝葜颗粒具有减慢细胞增殖速度,并诱导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这可能是其对非小细胞肺癌发挥抑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 乳腺癌局部进展期新辅助化疗后哨兵淋巴结活检准确性的临床观察

      2006(6).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对哨兵淋巴结活检(SLNB)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近2年该科临床II、III期原发性乳腺癌80例,应用亚甲蓝单一染料示踪剂瘤周或乳晕周边皮下注射,先行SLNB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哨兵淋巴结(SLNs)和腋窝淋巴结(ALNs)石蜡包埋切片,常规H-E染色。其中39例行新辅助化疗,41例未行新辅助化疗,两组病人比较SLN检出率,假阴性率(FNR),准确性,敏感度(NPV),评价新辅助化疗与非化疗对SLNB的影响程度。结果两组病人总的SLN检出率为93.75%(75/80);新辅助化疗组检出率为94.87(%37/39),未化疗组为92.68(%38/41);新辅助化疗组与非化疗组两组相比较FNR31.58%(6/19),33.34%(5/15);NPV66.67%(12/18),78.26%(18/23);准确性83.78%(31/37),86.84(%33/38),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局部进展期新辅助化疗后SLNB仍可准确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新辅助化疗后的部分病人SLNB有可能取代ALND,另外新辅助化疗明显增加了保乳手术率。

    • 大肠癌中CD44-透明质酸信号通路的研究

      2006(6).

      摘要 (4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CD44和透明质酸(HA)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3例大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和远癌切端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膜上CD44蛋白及细胞外基质中HA的表达,同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D44的mRNA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中CD44的mRNA转录水平和细胞膜上蛋白表达水平、HA在肿瘤基质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远癌切端正常组织;CD44的mRNA转录水平和细胞膜上蛋白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密切相关;HA在大肠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中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显著相关。结论大肠癌中HA与其受体CD44结合后,促进了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同时检测CD44与HA可预测大肠癌转移潜能,评估患者的预后。

    • AQ4N在原发性及转移性脑肿瘤微粒体内的代谢

      2006(6).

      摘要 (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AQ4N是一种在无氧或低氧状态下(通常存在在于实质性肿瘤内)被CYP450代谢转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的新型抗肿瘤前药。该实验拟通过AQ4N在低氧状态的原发性及转移性脑肿瘤微粒体内的代谢对肿瘤微环境内的药物代谢进行探讨。方法通过HPLC方法检测AQ4N在低氧状态下15个脑肿瘤微粒体孵育体系内的代谢产物。结果在15个脑肿瘤微粒体的孵育体系中都可检测到AQ4N的代谢产物AQ4M及AQ4,尤其是表达CYP3A4的来源于肺癌的转移性脑肿瘤AQ4比其他高。结论AQ4N确实可以在肿瘤微粒体内进行转化,并且在原发性及转移性脑肿瘤内有差别,为前药肿瘤微粒体内的药物转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证据。

    • 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模型的初步研究

      2006(6).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模型的建立,研究OSAHS的自身病理、病理生理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病机理。方法选取16只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unhandledcontrolgroup,UC)和慢性间歇性缺氧组(chronicintermittenthypoxiagroup,CIH),UC组正常饲养,CIH组每日间歇缺氧7h,实验期间每周测量血压1次,8周结束实验,所有大鼠在实验结束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检测学习和记忆能力,取大鼠脑、心、肺、肾及血管分别进行病理检测。结果大鼠心、脑、肺、肾、血管组织均出现明显缺氧改变;CIH大鼠收缩压逐渐升高,从第2周开始显著升高,第2,3,4周时其收缩压分别升高了13.75mmHg(P<0.01),22.25mmH(gP<0.01)和29.87mmH(gP<0.01)。实验后两组大鼠之间比较,第1周收缩压差异无显著,第2周后CIH大鼠较UC大鼠收缩压明显升高(P<0.05);Morris水迷宫学习成绩(定位航行实验):第5天训练结束时,CIH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UC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rris水迷宫记忆成绩:实验组的穿越平台次数([3.56±1.32)次]较正常组显著减少([6.28±1.82),P<0.01];实验组在跨越目标象限时间占整个游泳的时间百分率(20.52±3.41)也较正常组显著减少([39.89±5.63),P<0.01]。结论本实验慢性间歇低氧大鼠模型可满足OSAS基础研究的需要。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联研究

      2006(6).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发病的意义。方法选择30例冠心病患者(CHD组)及30例正常人对照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法,以CfoI内切酶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确定上述人群中ApoE基因的多态性。结果冠心病组Apoε3/4基因型及ε4等位基因频率都比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Apoε3/4等位基因频率升高是CHD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 革兰阴性杆菌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相关性

      2006(6).

      摘要 (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革兰阴性杆菌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K-B法检测184株革兰阴性杆菌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头孢西丁(FOX)药敏纸片进行AmpC酶的初筛,通过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方法确证产AmpC酶细菌;采用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确证试验检测184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情况。结果184株革兰阴性杆菌中,AmpC酶阳性率为23.3%,主要产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57.7%,铜绿假单胞菌37.5%,AmpC酶阳性菌对头孢噻肟(CTX)、头孢曲松(CRO)、复方新诺明(SXT)、左旋氧氟沙星(LEV)、哌拉西林(PRL)、氨曲南(ATM)、头孢他啶(CAZ)、阿米卡星(AK)、头孢吡肟(FEP)、美洛培南(MEM)的耐药率分别为94.7%、86.8%、84.2%、81.6%、71.0%、68.4%、68.4%、55.3%、50.0%、5.3%;38株大肠埃希菌和26株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阳性率分别为42.1%、23.1%,ESBLs阳性菌对头孢噻肟(CTX)、头孢曲松(CRO)、哌拉西林(PRL)、氨曲南(ATM)、复方新诺明(SXT)、头孢他啶(CAZ)的耐药率较高,对头孢吡肟(FEP)、阿米卡星(AK)、头孢西丁(FOX)、美洛培南(MEM)的耐药率较低,对左旋氧氟沙星(LEV)的耐药率大肠埃希菌则远高于肺炎克雷伯菌。结论在革兰阴性杆菌中,AmpC酶和ESBLs产生情况已相当严重,应重视对其的检测;产酶菌与非产酶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有明显区别;临床用药以碳青霉烯类如美洛培南(MEM)为首选。

    • 端粒酶反义技术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动态

      2006(6).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反义核酸技术根据碱基互补原理,用人工合成或生物体合成的特定的反义核酸来抑制或封闭基因表达,是基因治疗中较具吸引力的手段之一。端粒酶已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及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抑制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可望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本文着重介绍了端粒酶反义技术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 川芎嗪局部给药治疗肾脏疾病的价值探讨

      2006(6).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肾脂肪囊注射川芎嗪治疗肾脏疾病的价值。方法23例肾小球疾病的患者,在实时超声引导下用20GPTC针穿刺肾脂肪囊,并注射川芎嗪20m(g每侧),观察肾病治疗前后尿蛋白、血清肌酐、总蛋白、尿素氮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的尿蛋白定量、血清总蛋白、尿素氮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血清肌酐下降,19例患者的尿蛋白转阴或明显减少(占82.6%),低蛋白血症得到了纠正,4例水肿患者水肿消退(占57.1%)。结论超声引导下肾脂肪囊注射川芎嗪治疗肾脏疾病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 肾移植术后输尿管梗阻的临床处理

      2006(6).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输尿管梗阻的诊断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2003~2006年该院收治的9例移植后出现输尿管梗阻的患者。其中移植肾输尿管结石3例,采用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2例,经皮移植肾穿刺高压气囊扩张后放置D-J管,效果不满意,后1例采用钬激光行内切开,另1例改开放手术;移植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梗阻2例,输尿管末段坏死2例,均采用移植肾近端存活输尿管与自体输尿管端侧或端端吻合。结果9例肾移植术后出现输尿管梗阻的患者经手术均成功挽救移植肾功能。再次手术后随访0.5~3.0年,肾功能均正常,B超未见移植肾扩张积水。结论输尿管梗阻是肾移植术后常见亦是较为棘手的外科并发症,处理宜根据引起梗阻的原因采用相应的术式。

    • 携带乙肝核心抗原基因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的高效制备和表达

      2006(6).

      摘要 (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表达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扩增乙肝病毒(HBV)C基因片段,亚克隆到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与5型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同电转化到大肠杆菌BJ5183内进行同源重组,经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和酶切鉴定筛选出携带HBVC区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用脂质体包裹PacⅠ酶切线性化的重组质粒,转染到293细胞内进行重组腺病毒的包装。体外转染真核细胞,通过示踪基因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的观察、RT-PCR和ELISA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pAd-HBc。重组质粒pAd-HBc导入293细胞,经过包装和二次扩大培养获得了具有感染能力的重组腺病毒颗粒Ad-HBc,其病毒滴度达5×109pfu/mL,并能在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目的基因。结论成功构建表达HBcAg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开展HBV基因治疗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 钠离子微电流探测仪在胆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2006(6).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钠离子微电流探测仪在胆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04年4~7月11例胆道肿瘤病人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肝门部胆管癌9例,胆总管下端癌2例,采用钠离子微电流探测仪于手术中6例,肿块标本离体后检测5例。检测部位包括正常胆道组织、瘤组织表面和切面、周围淋巴结。比较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钠离子微电流的变化。11例病人胆道肿瘤组织均行石蜡切片病理检查,明确其病变性质。结果11例胆管癌组织和正常胆道组织钠离子微电流有明显的差异,肿瘤组织钠离子微电流均超过30微安培(μA),最高者达到60~70μA,正常胆管组织多在20μA左右,没有1例超过30μA。肝动脉旁有癌细胞转移的肿大淋巴结钠离子微电流均超过30μA。结论利用细胞内阳离子浓度查产生的微电流来诊断肿块的良恶性,快速、简捷、准确,具有潜在的巨大应用前景。

    •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06(6).

      摘要 (8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血清NO浓度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用高分辩超声技术检测各组对象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测定血清NO浓度,药物干预8周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减退(P<0.01),血清NO浓度降低(P<0.01)。辛伐他汀可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8.12±4.26)%vs(2.64±1.35)%,P<0.01],升高血清NO浓度([68.35±18.34)μmol/Lvs(48.64±15.97)μmol/L,P<0.01],并且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善与血清NO浓度的增加正相关(r=0.827,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减退,血清NO浓度降低。辛伐他汀通过增加血清NO浓度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该作用可能是他汀类调脂药防治冠心病的机制之一。

    • 复方支链氨基酸注射液对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2006(6).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复方支链氨基酸注射液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作用,探讨对术后恢复、创口愈合及免疫功能等影响。方法将34例胃癌根治术(D2)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研究组使用10.3%复方支链氨基酸注射液;对照组使用10.4%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的浓度和氮平衡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7天,研究组与对照组营养状况比较:白蛋白浓度([36.12±3.47)g/LV(S31.28±3.57)g/L,P<0.05];前白蛋白浓度([241.30±35.36)mg/LVS(189.63±27.60)mg/L,P<0.05];转铁蛋白浓度([2.23±1.44)g/LV(S1.71±0.84)g/L,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氮平衡从术后第5天始优于对照组,为(-2.93±7.49)mg/kgVS(-18.63±13.25)mg/kg,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切口感染及愈合不良发生率仅占6.0%,而对照组为35%,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根治术后使用富含支链氨基酸的注射液可减少蛋白分解,尽快改善负氮平衡,并促进伤口愈合。

    • 影响病理报告及时性的多因素分析

      2006(6).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回顾性调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病理科病理报告的及时性,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进病理科质量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原则,从2000~2004年5年中,各随机抽取1个月的病理样本共10275例,其中活检标本4672例,手术标本5603例(其中包含4537例常规手术标本和1066例冰冻切片标本)。分别统计3类标本从接收到签发报告的时间,并分析延迟报告的常见原因。结果4672例活检标本中,72h以内发报告者4354例,占93.32%;318例延迟报告,占6.78%。4537例手术标本中,96h内发出报告者4267例,占94.04%,270例延迟报告,占5.96%。活检标本延迟报告的科内和科外因素分别为80.53(%256例)和19.52(%62例),手术大标本分别为76.67(%207例)和23.33(%63例)。活检标本与手术标本延迟报告的原因相似,以科内因素为主:包括免疫组化染色,补充取材,疑难病例全科讨论会诊,骨组织脱钙等等。冰冻切片标本30min内发报告率占87.14%,30min后发报告者占9.75%,对术中难以确定良恶性及制片困难等原因,需待常规石蜡切片确诊的病例视为延迟报告,延迟报告者占3.26%,报告时间与送检组织的大小、数量、质地和疑难度等因素有关。结论该科95%的病理报告可按时发出,超过国际标准。病理报告延迟的原因有科内和科外两类,只有在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和有关科室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进一步提高病理诊断质量。

    • 两种诊断标准对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2006(6).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定义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标准诊断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和临床特点。方法对在该院体检的1583人长沙市居民,年龄≥60岁,行体格检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血糖、血脂。结果①IDF定义的MS患病粗率(47.9%)明显高于CDS标准(39.4%),P<0.001;经年龄标化后,两者患病率(分别为48.1%、39.6%)差异有显著性(P<0.05)。IDF定义的MS男性患病粗率(45.5%)、年龄标化患病率(43.9%)明显低于女性(分别为50.9%、49.0%),差异有显著性(P<0.05);CDS标准诊断的MS患病率无性别差异。②CDS诊断的MS在BMI、WC较IDF定义的MS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两种诊断标准符合一致率81.2%。结论在老年人群中,IDF定义的MS患病率高于CDS标准,以女性更为明显;CDS标准诊断的MS中心性肥胖更明显;两种诊断标准有相对较好的符合率。

    •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干骨折骨不连

      2006(6).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在胫骨骨干骨折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2000年7月~2004年3月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骨不连62例。结果该组术后随访8个月~4.4年(平均2.6年),除1例因术后过早下地活动,导致髓内钉折断,需再次手术,其余病例均愈合,愈合率98.39%。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骨不连,具有固定牢靠,有效维持肢体长度,早期活动,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少等优点。

    • 16例直肠癌局部复发的再手术治疗结果分析

      2006(6).

      摘要 (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和总结16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再手术的临床资料。方法该院1998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直肠癌局部复发后再次手术治疗16例,对患者的第1次手术情况、再次手术探查结果、再手术方法的选择、术后并发症及其预后等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接受再手术的患者中,首次手术与复发后再次手术的平均间隔时间为(28.4±3.6)个月,其中12例完成了根治性肿瘤再次切除,4例施行姑息性手术治疗。5例患者(31.3%)出现了各类术后并发症共计9项,其中泌尿系统的损伤共4例,无住院死亡病例。随访16例患者中死亡9例(43.8%),平均生存期为(27.6±3.2)个月。4例接受姑息性再手术的患者术后生存期为(10.2±4.1)个月,12例接受根治性再手术的病例术后生存期为(30.3±3.8)个月,显著高于复发后接受姑息性手术的患者。结论经过严格的术前检查和选择的直肠癌局部复发病例,进行积极的再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手段。

    • 颈髓损伤脊髓休克期间自主神经功能平衡

      2006(6).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颈髓损伤脊髓休克期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应用山莨菪碱进行干预所发生的变化,寻找改善治疗的方法。方法30例急性颈髓损伤的患者在脊髓休克期用山莨菪碱缓慢静脉滴注,并对其住院期间的心律、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E4A、吸痰次数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用药前后进行自身对照。结果山莨菪碱组用药后的心律、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血钠值进行自身对照和空白对照比较,改善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呼吸次数、吸痰次数少于用山莨菪碱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改善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缓慢连续静脉滴注山莨菪碱可有效地改善脊髓休克期间患者的生理功能,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的恢复。

    • 鼻微创外科治疗30例后组鼻窦炎性病变

      2006(6).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提高对后组鼻窦炎性病变的症状、体征的认识和首诊准确率,探讨鼻微创外科治疗后组鼻窦炎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分析30例后组鼻窦炎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及鼻微创外科治疗的优势。结果30例病人中,26例术后临床症状逐步消失,4例视力无缓解;所有病人窦口宽畅,引流良好;随访半年无1例复发。结论微创外科手术是治疗后组鼻窦炎性病变的理想方法,具有径路安全、视野清楚、痛苦小、疗效肯定和术后不易复发等优点。强调术前CT检查、术中掌握技术操作及术后局部换药等处理。

    • 加味酸枣仁汤不同剂型中菝葜皂甙元含量测定

      2006(6).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测定加味酸枣仁汤两种不同剂型中菝葜皂甙元的含量。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加味酸枣仁汤不同剂型菝葜皂甙元含量。结果加味酸枣仁汤煎剂中菝葜皂甙元含量为8.76mg/g,免煎剂中为61.273mg/g。平均回收率为101.48(%RSD=1.7%)。结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中菝葜皂甙元含量的方法有简便快捷、准确、重现性好等优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法测得加味酸枣仁汤免煎剂中菝葜皂甙元含量明显高于煎剂,说明免煎颗粒有效成分提取较完全。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160例疗效差的原因分析

      2006(6).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体外冲击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分析该院自2002年9月~2005年12月采用国产KDE-2001型X线定位碎石机治疗尿路结石1225例,其中160例输尿管结石疗效不理想。结果160例中53例经多次碎石后结石碎裂排出;87例结石经X线检查证明部份或全部碎裂,但仅有少量结石排出。结论经2、3次ESWL治疗结石无改变者,应改行输尿管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或开放手术治疗。

    • 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加入东莨菪碱对尿潴留的预防作用

      2006(6).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epiduralaanalgesia,PCEA)药液中加入东莨菪碱对尿潴留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100例择期下肢手术男性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B组)镇痛泵药液配制为芬太尼0.5mg、罗哌卡因125g、恩丹西酮4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实验组(A组)在此基础上加东莨菪碱0.1mg。背景输注(backgroundinfusion,BI)2mL/h,指令剂量(demanddose,DD)4mL,锁定时间(lockoutinterval,LOI)15min。手术后48h拔除镇痛泵及硬膜外导管。采用视觉模糊评分(VAS)评估镇痛效果,记录两组尿潴留发生例数及其他副作用。结果A组尿潴留发生例数及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镇痛效果和其他副作用的发生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东莨菪碱可以显著减少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尿潴留的发生率。

    • 36例髓母细胞瘤的临床治疗及回顾性分析

      2006(6).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髓母细胞瘤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放疗及化疗的髓母细胞瘤36例。按照Chang'sM分期,M0期23例,≥M1期13例。所有病例均接受了原发肿瘤的全切或次全切除手术。其中M0期6例全切术切除范围为肉眼肿瘤外延1.5cm者(根治术),接受全脑全脊髓放疗(craniospinalirradiation,CSI)24Gy,再局限于小脑加量24Gy。其余病例放疗先给予CSI30Gy,然后缩野至后颅窝局部加量20~25Gy,中位分次剂量为1.8Gy。所有≥M1期患者放疗后接受化疗。结果所有病例均完成了放疗及化疗,全组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4(%25/36)和61.1(%22/36)。其中6例根治手术加全脑全脊髓低剂量预防照射患者3、5年生存率均为83.3(%5/6);M0期全切或次全切手术加全脑全脊髓足量放射治疗患者3、5年生存率为70.6(%12/17)、58.8(%10/17);≥M1期患者61.5(%8/13)、53.8(%7/13)。17例全切或次全切手术加CSI足量放疗患者中,手术与放疗间隔时间≤21d、>21d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81.8(%9/11)、50.0(%3/6),无病生存率为72.2(%8/11)、33.3%(2/6)。辅助化疗对提高高危组的生存率有一定意义。放疗中最常见的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下降,83.3(%30/36)的病例出现了白细胞计数下降(<4.0×109/dl),其中2、3级的血液系统毒性占55.6(%20/36);放疗后甲状腺功能改变发生率为44.4(%16/36)。结论髓母细胞瘤通过手术与放、化疗结合能取得较好疗效。手术与放疗间隔时间对生存率及复发率有一定影响,放疗中最常见的副反应为血液毒性和甲状腺功能改变,辅助化疗可以改善高危组的生存率。

    • 带锁髓内钉有限切口治疗胫骨骨折

      2006(6).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有限切口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05年10月应用Orthofix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256例,术中不扩髓,同时运用骨折端有限切口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和植骨。其中男155例,女101例;年龄20~65岁,平均37.2岁。上段95例,中段82例,下段79例;开放性85例,闭合性171例;车祸伤105例,摔伤82例,重物砸伤69例。结果随访6~26个月,平均14月。采用JOHNER-WRUHS[1]评分标准评定:优215例,良35例,差6例,其中4例开放性骨折,因软组织挫伤严重,术后皮肤部分坏死,二期植皮后愈合,无胫骨外露,无断钉及骨不连。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8.2个月。结论带锁髓内钉有限切口治疗胫骨骨折具有操作方便,固定牢靠,手术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胫骨骨折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值得推广与应应用。

    • 扩肛式智能正压回流洗肠装置的设计与研制

      2006(6).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设计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扩肛式智能正压回流洗肠装置。方法详细介绍此装置的组成结构、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工作原理。结果其临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病人的痛苦,同时减少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对于卧床不起或术后不能活动、大便困难的病人能提供很好的帮助,对结肠炎、便秘、降温亦有很好的疗效。结论扩肛式智能正压回流洗肠装置具有实用、高效、方便等特点,适合推广应用。

    • 血红蛋白病误诊2例临床分析

      2006(6).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该文通过对2例血红蛋白病患者多年来未能确诊的情况的叙述,根据实验结果对疾病作出诊断,分析讨论了该病多年未能确诊以及容易误诊的原因,最后从染色体的深度揭示了该病的根源。对于临床医生诊断该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在儿科教学中开展以病例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教学实践

      2006(6).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培养适应国际竞争需要,具有教、研、学一体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作者在儿科学教学活动中开展CBS+EBM同步教学模式改革。方法以108名5年制在校学生作为教改对象,在建立病例库,开展循证医学教育的基础上,组织进行病例分析、讨论和评价,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贯彻循证医学理念、培养学生自我掌握并完善知识的能力,最终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结论CBS+EBM同步教学法获得了师生一致肯定,为探索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积累了经验。

    • 浅谈皮肤性病学的兴趣教学

      2006(6).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皮肤性病学为非主干课程,学生普遍不够重视。教研室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进行教学探索和改革,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了教学质量。

    • 浅谈病房陪护管理的难点与重点

      2006(6).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现状与预防

      2006(6).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国医学工程2006年第14卷总目次

      2006(6).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

    • 中国内镜医师分会 卫生部全国首批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申报工作会议纪要

      2006(6).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投稿须知

      2006(6).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内镜医学研究院(中南大学内镜医学研究院)2007年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简介

      2006(6).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