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0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世界第一所内镜医学研究院在中国长沙成立 中南大学内镜医学研究院(中国内镜医师分会内镜医学研究院)招生简报

      2006(3).

      摘要 (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二十年耕耘、三年论证,内镜医学、理学、工学结合,多学科交叉一个新的里程碑国内外第一所培养“内镜医学领域的理、工、医学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的高等学校在中国卫生部、中国科技部、中国民政部、中国医师协会的支持下,历经三年论证、调研,批准成立中国内镜医师分会,并与中国教育部的重点高校“中南大学”联合创办了“中南大学内镜医学研究院(中国内镜医师分会内镜医学研究院)”。已列入2006年国家研究生统一招生计划,向世界各国公开招收首届内镜医学研究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这是全世界第一所培养“内镜医学领域理、工、医学高级人才”的高等学校,是内镜医学教育与理学、工学结合、多学科交叉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开创了一个新的专业门类。中国内镜医师分会、《中国内镜杂志》社将为2006年首届录取的成绩优秀的硕士、博士研究生颁发奖学金。本研究院的授课老师和研究生的指导老师,由本校高年资有丰富基础课教学经验和内镜临床教学经验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担任,并聘请世界各国著名的与内镜有关的医学专家、理工科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定期来校讲学和合作开展研究工作。采用国际最新的内镜设备、器材、内镜消毒设备、先进的模拟训练系统作为临床操作训练教学设备。使研究生们能得到世界一流水平专家的内镜医学教育,掌握国际内镜医学领域最新进展和高新技术。熟悉国际最新发明的各专科内镜设备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方法,以及附属的光电子设备、管、夹、钳、导管、消毒灭菌设备等。本研究院院长由中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任、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大外科主任、器官移植中心主任、中国内镜医师分会会长、临床外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张阳德教授担任。80年代初,原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的张阳德教授,开展了“纤维结肠镜下高频电切肠息肉”和国内外首创“结肠病诊治前口服中药清洁肠道”的临床创新工作,20年来临床应用满意。1987年,国际首创“经胆道镜下微爆破碎肝胆管内嵌顿结石临床应用”,1990年“定向微爆破碎肝胆管结石研究”,用纳米尺度精密机械加工理论设计“微爆器”获科技奖。1988年,国内外领先研制“结肠镜下激光诱导结肠早癌自体荧光诊断仪”,设计用纳米级直径的超细微的导光纤维材料,作为传输采集自体荧光的功能材料,2002年获科技奖。90年代初,他将在美国系统全面学习的内镜医学技术较早地引进到中国,指导多专科医师成功地将多专科的硬质内镜应用于医学临床,1990年,在中国较早指导开展“多专科内镜下手术”。多年来,为医学内镜在中国的推广积极努力工作。1994年,创建了我国内镜医学的培训基地——中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硬质腔镜下手术例数现已超过17000例。1994年创办《中国内镜杂志》,现其影响因子达0.992,在全国医学期刊排名第13位,中国特种医学期刊排名第1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被国内外多个、核心检索系统收录。1997年他组织全国相关专业内镜专家,主编了中国第一部用于各专科医学内镜的《内镜学》,120万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0年主编摄制中国卫生部光盘教材--《消化道内窥镜》上、中、下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获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教育部全国优秀教育音像制品奖。2001年合译了美国的内镜外科专著《内镜腹腔镜外科学》。连续14年主办全国或国际内镜医学大会,2004年创办设立了“EndoscopicAward(恩德思)奖”,增进了我国内镜医学领域科学技术与国际社会的学术交流。本研究院的办学宗旨:培养勤谨、创新、求实、厚德的人才,努力办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培养内镜医学领域的理学、工学、医学硕士、博士的高水平的一所名院。强化创新思维训练,在临床新技术、研制医学内镜设备、器材、药物方面有创新发明,为相关大学、科研机构、医院培养高水平的、有创新能力的教学、研究人员和技术熟练的内镜医师。

    • 肾移植组织配型管理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思路(英文)

      2006(3).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开发肾移植组织配型管理软件并观察其临床实用性。方法参考氨基酸残基配型及致敏性错配制定配型标准,采用Powerbuild系统编制同种异体肾移植组织配型管理软件,观察肾移植术前快速组织配型分析的可行性。结果从筛选最佳供受者到列表打印结果仅需数分钟,历史数据可查询,界面简单,结果准确、可靠。配型标准可自行更改。结论经国内8家移植中心使用,证明该软件设计科学合理,操作简便,运行稳定,实用性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扩大显微镜下细菌图片的灰度分布范围——基于 MATLAB直方图增强方法

      2006(3).

      摘要 (2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图像工程中,图像增强方法有多种,如增强对比度和动态范围压缩等等。该类处理方法比较灵活方便,处理效果也不错,但对于某些灰度分布很密集或对比度很弱的图像,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增强效果但并不明显。方法对于该情况就可以采用灰度直方图变换方法将原始图像(细菌图片)密集的灰度分布变得比较稀疏。结果拉大图像的对比度并在视觉上达到明显增强的效果。结论使一些原本不易观察到的细节能变得清晰可辨。

    • 高压氧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腺泡细胞NF-κB活性与血液炎症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

      2006(3).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对ANP胰腺腺泡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5%牛磺胆酸钠胰管逆行注射制备ANP动物模型。SD雄性大鼠40只,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ANP高压氧治疗组和ANP空白对照组。采用EMSA法检测胰腺腺泡细胞胞核NF-κB活性、Western-blot法检测胰腺腺泡细胞胞质IκBa活性及ELISA法检测血液IL-2、IL-6、IL-10、TNF-a及ICAM-1含量。结果高压氧在1、3、5及7h均可显著抑制ANP胰腺腺泡细胞胞核NF-κB活性[(24.47±5.39)μmol/Lvs(31.36±5.72)μmol/L、(28.58±4.51)μmol/Lvs(39.44±6.31)μmol/L、(26.47±4.13)μmol/Lvs(33.80±5.96)μmol/L及(20.38±3.79)μmol/Lvs(25.69±4.91)μmol/L](P<0.01);显著增强ANP胰腺腺泡细胞胞质IκBa活性[(8.94±1.43)μmol/Lvs(6.37±1.19)μmol/L、(7.83±1.72)μmol/Lvs(5.91±1.65)μmol/L、(8.31±1.54)μmol/Lvs(6.85±1.37)μmol/L及(8.62±1.12)μmol/Lvs(6.97±0.86)μmol/L](P<0.01);显著抑制血液中炎症细胞因子IL-2、IL-6、IL-10、TNF-a及ICAM-1活性(P<0.05)。结论高压氧可通过显著抑制ANP胰腺腺泡细胞NF-κB活性,增加胰腺腺泡细胞胞质IκBa活性的能力,减少血液中炎症细胞因子活性,从而抑制ANP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

    • 环氧合酶-2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过程中作用研究

      2006(3).

      摘要 (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癌变组织中的表达,观察槟榔碱对人口腔角质形成细胞(KC)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例OSF癌变组织,30例OSF组织,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COX-2蛋白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槟榔碱(30、60、90ug/mL)对KC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COX-2在正常黏膜组织中无明显表达,在OSF组织及OSF癌变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6.7%(11/30)、80.0%(12/15),且癌变组织中表达强度明显高于OSF组织(P<0.05);槟榔碱呈剂量依赖性增加KCCOX-2蛋白表达,不同浓度槟榔碱组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COX-2在OSF癌变组织中表达异常增高,槟榔碱能增加KCCOX-2表达,COX-2过度表达可能在OSF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 重症监护病房细菌耐药性监测

      2006(3).

      摘要 (2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湘雅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ICU2003年1月 ̄2005年12月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84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73株(67.7%),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16.5%);革兰阳性球菌265株(占31.3%),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13.6%);其它棒状杆菌及真菌9株(1.1%)。呼吸道标本分离病原菌以非发酵菌为主,占43.1%;血液标本以微球菌为主,占41.7%;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敏感性较高,耐药率为1.1%~12.5%。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耐药率为0%~2.7%。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超过了5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高达95.8%和82.6%。结论该院ICU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尤以铜绿假单胞菌常见。病原菌多重耐药十分严重。及时监测ICU病房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对指导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 通脉颗粒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浆VEGF水平及心肌侧支循环的影响

      2006(3).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通脉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血浆VEGF水平及心肌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将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通脉颗粒小剂量组、通脉颗粒大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组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予高脂饮食(含5%猪油、0.5%胆固醇)喂养12周复制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其中后两组同时予大小剂量通脉颗粒灌胃,观察各组动物实验前后血浆VEGF水平变化、左室冠状动脉总数及狭窄冠状动脉百分比。结果各模型组动物血浆VEGF含量及冠脉数均明显增加,尤以大剂量组增加幅度为大,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血浆VEGF含量与冠脉数呈明显直线正相关(相关系数0.906,P<0.05)。空白对照组冠状动脉正常,其余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粥样斑块形成和冠脉狭窄,而狭窄冠状动脉百分比大小剂量组均比模型组小,且大剂量组最小(P<0.05)。结论通脉颗粒可延缓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并通过升高血浆VEGF水平从而促进心肌侧支循环的形成,这可能是该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机制之一。

    • 急性颅脑创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2006(3).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创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TCD检测60例急性中、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伤后第1、3、7天的大脑前、中、后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峰值流速(Vp)、平均血流速度(Vm)和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结果脑血管痉挛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血管痉挛组与非血管痉挛组的预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06,P<0.05),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χ2=18.54,P<0.01),PI是评估预后最敏感的指标,PI>1.8提示预后不良。结论脑血流动力学检测是早期评估急性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

    •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特征分析

      2006(3).

      摘要 (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医院感染特征,推动医院感染耐药细菌的防治工作。方法选取2005年1 ̄8月该院经病原学及药敏试验证实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且诊断为医院感染的临床病例作为分析对象,共63例,所有菌株均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素“耐药”菌株。结果在分离的63例中,61例为该院医院感染病例,2例为他院“输入”医院感染病例。同期共检出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90例,此类耐药菌株占同期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株的70%。63例均为下呼吸道感染病例,标本均为痰液及支气管灌洗液;其中耐亚胺培南有63例,耐美罗培南者49例,二者全部耐药49例。对其他常用抗菌素药物耐药情况如下:耐药程度低的药物分别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及头孢他定;耐药程度高的分别为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及哌拉西林;在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胞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因素中,发现广谱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高龄、住院时间较长、昏迷及纤维支气管镜操作、气管插管或切开及原有肺部的基础疾病等可能为此类感染发生的高危险因素。结论医院感染中的耐碳青霉烯类的铜绿假单胞菌均为多重耐药菌,仅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及头孢他定等部分药物对这类细菌耐药程度低,可供临床治疗参考选择;其在医院内的发生与传播与多种因素有关,对该类感染一定要采取严格的隔离预防措施,积极控制,及时遏止其在医院内的传播和流行。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2006(3).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antibody,ANuA)、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nti-ribosomalPproteinantibody,ARP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意义,了解其与SLE病情的关系。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欧蒙酶免疫斑点法检测SLE患者及疾病对照组患者血清中的ANuA及核糖体P蛋白抗体,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90例SLE患者中64例血清ANuA阳性,阳性率为71.1%,ARPA阳性23例,阳性率25.6%,疾病对照组仅6.7%及4.4%,SLE患者ANuA、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结论ANuA、ARPA是SLE诊断的重要的血清学指标,其中ANuA与SLE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ARPA与神经系统损伤和关节炎的发病有关,联合检测能对SLE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一氧化氮在全肝缺血再灌注大鼠肺损伤中的作用

      2006(3).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全肝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和肺组织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变化及作用。方法阻断肝门及肝上、肝下下腔静脉20min建立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组)、全肝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全肝缺血再灌注加氨基胍治疗组(C组),每组20只,每组再根据观察时间段不同随机分成2个亚组,每亚组10只,A、B两组按1mL/kg从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C组按1mL/kg注射氨基胍(AG)20mg/kg(溶于1mL/kg生理盐水中)。观察3组全肝缺血20min(T0)、再灌注4h(T1)门静脉血、肺组织NO浓度、肺湿干重比及电镜下肺组织结构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C两组T1门静脉血、肺组织NO浓度明显升高,C组T1门静脉血、肺组织NO浓度与B组比较有明显降低;B、C两组肺组织均存在病理改变,但C组明显轻于B组。结论NO可能在全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过程起重要作用。

    • 局部放射治疗诱发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畸变的研究

      2006(3).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放射治疗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的剂量效应关系,并与染色体畸变剂量效应关系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未曾化疗、放疗的头颈肿瘤患者,分别于放疗前和照射后4、10、28、48和68Gy采集PBL进行微核率PBL染色体畸变和HPRT基因突变检测。结果PBL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率和PBLHPRT基因突变率在照射后均显著增加,并随剂量累积而增加;PBL染色体畸变率在照射10Gy后显著增高。染色体畸变类型以断片为主,并出现了双着丝粒体、环状染色体和微小体等畸变类型。结论局部放射治疗对患者造成了明显的遗传损害,且与放射剂量有明显相关性。

    • 用ROC曲线分析血脂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关系

      2006(3).

      摘要 (2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血脂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对健康体检人群(22 ̄55岁,平均48岁),进行体格检查、血脂水平[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B超检测。确诊为脂肪肝者134例(男81例,女53例)设为观察组(简称脂肪肝组);排除脂肪肝、且血脂4项均在正常范围者89例(男39例,女50例)设为对照组,以上两组用ROC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之间血脂4项检查,t检验均有显著差别;而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sCurve),简称ROC曲线下面积(AUC),TG、TC、HDL-C和LDL-C分别为0.934、0.845、0.290和0.756。结论甘油三脂(TG)对NAFLD的诊断意义较大,TC和LDL-C,HDL-C无诊断价值。

    • 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围手术期ERBD的临床意义

      2006(3).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围手术期经内镜胆道内支架放置术(endoscopicretrogradebiliarydrainage,ERBD)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对比分析32例围手术期ERBD患者与34例未减黄直接手术的患者术中术后输血需求及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围手术期ERBD组术中术后输血者6例(6/32),与未减黄直接手术对照组需输血的22例(22/34)比较差异显著(P<0.05)。围手术期ERBD组输血量3.2±1.3单位,与未减黄直接手术对照组输血量6.1±1.4单位比较差异显著(P<0.05)。围手术期ERBD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8/32与未减黄直接手术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4/34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围手术期ERBD不但可以减黄而且避免了胆汁的体外丢失,符合生理,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有机物对低温等离子灭菌效能影响的研究

      2006(3).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有机物对H2O2等离子低温灭菌效果的影响。寻找内镜消毒灭菌中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规范内镜消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感染菌源之一大肠埃希菌做为代表,取小牛血清作为有机物,并取25%、50%的小牛血清浓度做为可变因素,研究有机物对H2O2等离子低温灭菌效果的影响。结果无小牛血清存在的情况下,H2O2等离子低温灭菌系统作用5min后杀灭率可以达到100%,而25%小牛血清存在,作用5min后杀灭率为99.84%,随着作用时间延长杀灭率渐增高,需作用20min杀灭率才达到100%;50%小牛血清存在,作用5min后杀灭率为99.46%,随着作用时间延长杀灭率渐增高,需作用30min杀灭率才达到100%。结论有机物对H2O2等离子低温灭菌系统灭菌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在有机物存在时其杀菌作用明显减弱,且浓度越高影响越大。因此,器械灭菌前必须彻底的清洗干净尤为重要。

    • 慢性咳嗽68例临床分析

      2006(3).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分布。方法对68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常规行X线胸片、肺功能、食道内镜、痰检查及血液学检查。必要时查支气管激发试验、24h食道PH值监测、鼻窦CT、纤维支气管镜及纤维鼻咽镜。根据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及特异性治疗疗效作最后诊断。结果病因依次为咳嗽变异型哮喘30例,44.1%、鼻后滴流综合征21例,30.9%;胃食管反流病13例,19.1%;支气管结核2例,2.9%;真菌感染1例,1.5%;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1例,1.5%。结论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为咳嗽变异型哮喘、鼻后滴流综合征及胃食管反流病。

    • 套扎和硬化夹心联合与单纯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对比研究

      2006(3).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套扎与硬化夹心联合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能否获得优于单纯硬化(EIS)的疗效。方法84例肝硬化EVB患者随机接受夹心法或单纯EIS治疗(夹心法组43例,EIS组41例)。EIS组硬化剂采用血管旁、内的联合注射法,夹心法组每条曲张静脉结扎2个皮圈,并于其间曲张静脉内注射1~3mL硬化剂。间隔7~12d重复1次内镜治疗,直至静脉曲张消除。结果夹心法组与EIS组静脉曲张消除率相似(93.0%比92.7%),但夹心法组达到消除的平均治疗次数明显减少(1.8±0.6比3.8±1.1),所需平均时间显著缩短[(17.1±7.1)d比(36.5±15.7)d],再出血率与并发症率明显下降(9.3%比31.7%;8.4%比26.8%)。随访期内两组静脉曲张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1.6%比14.6%)。结论内镜下套扎与硬化夹心联合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优于单纯硬化治疗的疗效。

    • 枕下开颅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

      2006(3).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枕下开颅后,采用硬膜-颈肌悬吊关颅对消除皮下积液的作用。方法1997年7月 ̄2000年3月79例患者采用枕下开颅+常规分层关颅,2000年3月 ̄2005年6月63例患者采用枕下开颅+硬膜-颈肌悬吊关颅。结果在行枕下开颅+常规分层关颅的79例患者中出现皮下积液为8例,行穿刺或引流治愈7例,而行枕下开颅+硬膜-颈肌悬吊关颅的63例患者中无1例出现皮下积液。结论枕下开颅+硬膜-颈肌悬吊关颅能有效预防皮下积液的发生。

    • 不典型周围型肺腺癌CT误诊分析

      2006(3).

      摘要 (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周围型肺腺癌CT诊断。方法对19例病理证实均为肺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常规CT平扫及增强描,部分较小病变区行2.0mm薄扫。结果19例病变按CT征象不同分三型:肿块结节型7例,肺炎型6例,胸腔积液型6例。结论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具有不典型CT征象的肺腺癌较难做出正确诊断。应仔细分析图像并重视病灶特征性征象,缺乏特征性影像病变的患者应密切结合病人诊疗病史,如病情顽固或反复者应警惕存在肺癌并应及早行肺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手术治疗。

    • CQRS-Ⅱ型量子共振分析检测仪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初探

      2006(3).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CQRS-Ⅱ型量子共振分析检测仪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盲法检测受试者头发恶性肿瘤码F005值。结果此检测方法灵敏度为81.8%,特异性为80.0%。结论该仪器对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定性诊断符合率较高,对临床诊断和鉴别有一定意义。

    •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NO及cGMP关系的初探

      2006(3).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哮喘与一氧化氮NO、cGMP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哮喘患儿47例,正常健康儿童34例为对照组。测定NO水平及cGMP水平,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哮喘患儿血浆NO及cGMP水平在治疗前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01),其中11例重度哮喘患儿血浆NO水平较36例轻中度哮喘患儿更高(P<0.001);治疗后血浆NO及cGMP水平均恢复正常。结论哮喘发作时一氧化氮产生过多,发挥其细胞及组织毒性作用,使肺上皮细胞等损伤,从而引起和加重哮喘发病,且血浆NO水平与哮喘病情密切相关。

    • 40例髓母细胞瘤综合治疗分析

      2006(3).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40例经手术切除及病理确诊的不同年龄患者,单纯手术治疗组12例,手术+全脑全脊髓放疗组18例,手术+全脑全脊髓放疗+化学治疗组10例。结果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手术组,联合化疗组较对照组未体现出优越性,术后1个月内行放疗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年龄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确诊为髓母细胞瘤者应在手术切除术后两周左右常规行全脑全脊髓放疗。

    • 甲状腺结节76例再次手术分析及治疗

      2006(3).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再次手术的原因,要点和治疗的探讨。方法回顾分析近7年来76例甲状腺结节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无手术死亡,无喉返神经损伤,无需输血,术中气管痉挛4例,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13例,喉上神经损伤2例;56例获得8个月 ̄7年随访,甲状腺结节治愈率100%,无甲状腺功能低下现象。结论甲状腺结节术后复发再手术疗效确切,亦要重视手术要点,可预防或减少副损伤发生。

    • 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12例临床分析

      2006(3).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 ̄2005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例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病人均有停经后阴道流血史。9例在未明确诊断前行人工流产,2例行药物流产,此11例患者均因术后阴道流血淋漓不净行清宫术。12例中仅5例入院诊断明确。12例均做了盆腔彩超检查,仅3例彩超诊断考虑为胎盘绒毛切口植入。5例行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3例行子宫全切术,4例予氨甲喋呤(MTX)和米非司酮保守治疗。结论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水平有待提高,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能减少大出血的发生,有利于保留患者生育功能。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手术治疗(附221例病例报告)

      2006(3).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综合分析该院收治的2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结果221例患者优159例(71.9%),良49例(22.2%),可10例(4.5%),差3例(1.4%);再次手术6例(2.8%)。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必须明确诊断,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适宜的术式,加强术后护理与康复,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2006(3).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寻求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帮助患者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方法随机选取46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50例门诊糖尿病患者作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健康指导,12周后观察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前后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控制良好(P<0.001)。结论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糖尿病有了系统正确地认识,学会了自我管理,血糖得到良好控制。

    • 尿激酶灌注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疗效及风险分析

      2006(3).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内出血的临床疗效及风险。方法34例脑室内出血患者,GCS<8分者9例,GCS8 ̄10分者15例,GCS11 ̄15分者10例,均采用双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注,引流、溶解脑室内血凝块,辅以扩张脑血管、营养脑细胞等综合治疗。结果存活26例(76.47%);再出血3例(8.8%)。死亡6例(17.6%),放弃治疗2例。存活的26例患者中4例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脑室内出血的治疗重点在于尽早清除脑室内血肿、疏通脑室梗阻,脑室外引流和尿激酶灌注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有效措施,但存在再出血的风险。

    • 那曲肝素钙和辛伐他汀联用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临床观察

      2006(3).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那曲肝素钙和辛伐他汀联用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给予那曲肝素钙4000Iu,Q12h皮下注射,连用7d;合用辛伐他汀40mg,每晚睡前口服,连用14d。结果观察组无1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死亡,未发现严重出血现象及其他副作用,有效率为95.1%,对照组1例进展为AMI,有效率为76.8%,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那曲肝素钙和辛伐他汀可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并改善心肌缺血,疗效好且安全可靠。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2006(3).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hemodialysispatients,MHD)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该院近5年123例MHD患者中27例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并与同期透析的对照组患者进行相关因素比较。结果心血管并发症、脑血管意外和感染是MH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透析时机选择过晚,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快,高血压,免疫功能低下是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早期透析、对病人进行血透知识的健康教育,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和建立个体化的充分的整体透析治疗方案是降低血液透析病人死亡率的关键。

    • 一次性注射针头在老年人胸骨骨髓穿刺中的应用

      2006(3).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一次性注射针头进行老年人胸骨骨髓穿刺的可行性。方法应用一次性注射针头对38例老年患者进行胸骨骨髓穿刺。结果共进行45次穿刺,一次性穿刺成功44次,一次性成功率97.8%,所有取材满意,无骨髓液稀释,无局部感染、出血、穿刺意外发生。结论应用一次性注射针头进行老年人胸骨骨髓穿刺,具有方便、快捷、安全、损伤小、取材好等优点。

    • 异丙酚联合用药与异丙酚单药用于无痛胃镜和肠镜的比较

      2006(3).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对比单纯异丙酚及其复合芬太尼,咪唑安定用于纤维胃镜和肠镜检查的临床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300例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异丙酚组(P对照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PF)先静注芬太尼0.05 ̄0.10mg;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组(PM)先静推咪唑安定0.1mg/kg。然后各组均缓慢推注异丙酚至无睫毛反射后,开始操作,术中视情况追加异丙酚少量。监测并记录各组注药前、注药后1min、5min、15min及操作结束时,各点的SBP、SPO2、HR、RR;记录各组异丙酚总量;各组镇痛效果,肢动情况,清醒后遗忘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操作中1min与5minSPO2、SBP、RR低于操作前值(P<0.05);异丙酚总量PF组和PM明显低于P组(P<0.01);两组肢动发生率PF组(5%)和PM(6%)组明显低于P组(13%);两组呼吸抑制(SPO2<90%)发生率PF(12%),PM(11%)与P(11%)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咪唑安定)更适合纤维胃镜和肠镜检查。

    • 多层螺旋CT容积重建和多平面重建在胸部损伤中的应用

      2006(3).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e,CT)容积重建(volumerendering,VR)和多平面重建(MPR)在胸部损伤病变中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胸部损伤患者24例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行VR和MPR。结果24例患者有多种损伤表现,肋骨骨折10例,胸腔积液8例,肺挫伤8例,各种损伤病变在VR或MPR图像上均得到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VR和MPR在胸部损伤中有重要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能够空间立体地观察胸部损伤情况。

    • 用斯奇康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80例疗效观察

      2006(3).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口腔黏膜病专科门诊ROU患者中随机选择病例8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采用斯奇康注射液作皮内多点注射法治疗,并与对照组(40例)采用肌肉注射法治疗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实验组经斯奇康皮内注射治疗后,40例ROU患者痊愈、显效、好转共38例(38/4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9/40)72.5%。两组比较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经第一个疗程治疗后,痊愈、显效率为40%,好转率为20%;对照组痊愈、显效率为2.5%,好转率为7.5%,两者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皮内多点注射局部免疫法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一种有效的方法。

    • 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左室功能变化

      2006(3).

      摘要 (3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功能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治疗术后与随访中的变化。方法对该院成功实施经导管ASD封堵术且资料完整的36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于封堵治疗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每搏量(LV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ASD封堵治疗术后,LVEDD和LVEDV明显增大,提示左室前负荷改善;LVESV轻度增加;LVSV、LVEF和LVFS显著增加,表明左室功能增强。LVESV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随访时与术后3d比较无明显变化,左室前负荷和左室功能在随访中持续改善。结论ASD封堵治疗术能有效改善左室前负荷,改善左室功能,且在短、中期随访中左室前负荷及左室功能持续改善。

    • 激光联合外用干扰素胶浆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

      2006(3).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观察激光联合外用干扰素胶浆(α2b)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用CO2激光碳化疣体及外用干扰素胶浆局部涂抹并与单一激光治疗比较。激光联合外用干扰素胶浆能提高尖锐湿疣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α2b干扰素胶浆具有副作用少,使用方便,疗效确切等特点,与CO2激光联合应用是治疗尖锐湿疣理想的方案。

    • 碘仿纱条治疗外科感染性伤口疗效观察

      2006(3).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碘仿纱条治疗外科感染性伤口的疗效。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将45例术后腹部伤口感染病人分成碘仿纱条治疗观察组(n=24)和常规伤口换药组(n=21)。观察组病人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减少了病人的痛苦,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减少了并发症。碘仿纱条对腹部感染性伤口的治疗安全,有效。

    • 临床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2006(3).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在临床教学中需正确认识医患关系发展新趋向,教会医学生接触病人时要换位思考和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同时注重职业礼仪的培训,理论联系实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 可控原位膀胱术治疗膀胱癌6例

      2006(3).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对膀胱癌治疗的有效手术方式。6例膀胱癌先行顺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应用去管化回肠或乙状结肠在膀胱原位折叠缝合成新的贮尿囊。6例膀胱癌术后正位排尿基本正常,随访3个月 ̄10a无肿瘤复发。可控膀胱术是膀胱全切除术后理想的手术方法,其新造的贮尿囊具有大容量、高顺应性、抗反流、能自行排尿及生活质量高等特点,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手术方式之一。

    • 互联网在医疗美容外科的作用

      2006(3).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医疗美容外科的发展离不开网络,该文列述了互联网在医疗美容外科的作用,与国际国内利用网络的现状,以及该组的建议,用以提高医疗美容外科对互联网作用的认识。

    • 循证医学理念与内科学教学融合的研究

      2006(3).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循证医学改变了传统的医学思维的方式。该文论述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内科学教学的必要性,提出了用循证医学思维指导内科学教学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教学相关设施的配置,并举例说明了实施循证医学的步骤。只有把循证医学思维融入内科学的教学中,促进传统的医学教学的观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才能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的趋势,真正为我国培养出大批走向世界的创新型人才。

    • 浅论高校医学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

      2006(3).

      摘要 (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校医学图书馆是高等医学院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献信息采集、贮存、加工和传播利用的专门机构和枢纽。信息化管理是高校医学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该文结合我国医学图书馆的现状,阐述了图书馆进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剖析了高校医学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 多媒体双语教学在七年制医学生微生物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2006(3).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多媒体双语教学在七年制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采用多媒体双语教学,通过成绩考核和设计调查问卷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双语试卷的优秀率达27.3%,良好率达54.5%,及格率为86.9%;有86.9%的学生赞成采用多媒体双语教学方式。但46.1%的学生认为在微生物教学中直接用国外原版教材授课的条件尚不成熟。将多媒体融入双语教学,可以明显提高微生物学教学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口腔执业考试与口腔医学教育

      2006(3).

      摘要 (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该文针对目前口腔执业考试与口腔医学教育的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即改革目前口腔医学的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以适应未来医疗市场发展的需要。同时,口腔执业考试内容和方式方法应随之改变,形成专业培养-执业考试-服务体系的良性互动局面,以达到“教考双赢”的目的。

    • PACS系统归档策略的研究

      2006(3).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DICOM标准的制定和不断完善,PACS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PACS系统中工作站采集的医学图像都被封装成标准的DICOM文件并通过网络传送到DICOM服务器存储。PACS服务器需要对要大量的图像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现有的PACS系统采用实时归档和非实时归档方式。前种方式很容易造成网络拥塞,后种方式会降低查询速度。该文试图对现有PACS系统的归档策略进行改进,从而降拥塞的发生概率,提高系统的查询响应速度。

    • 基于系统思考的学习型医院构建研究

      2006(3).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医院竞争的实质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因此,打造学习型组织,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力,是医院参与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赢得竞争的重要保证。基于系统思考的角度,该文叙述了如何在医院进行五项修炼,并给出了构建学习型医院过程中的行动建议。

    • 中国内镜医师分会工作——培训、评价、维权

      2006(3).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2005年10月9日,在中国卫生部会议厅,卫生部王陇德副部长和有关领导,听取了中国内镜医师分会会长张阳德教授的分会建设工作汇报后,指示分会应尽快开展对我国临床医学各专科从事内镜诊疗工作的区师进行培训考试、技术评价、维护内镜专业医师合法权益。要求内镜医师分会可联合企业办好全国各地统一标准的诊疗技术培训考试基地,加快创建统一培训设备、器材、统一教材,统一考试标准的内镜医师培训基地,严格保证高质量、规范化。参加会议的有卫生部王陇德副部长、规划财务司赵自林司长、人事司王苏阳副司长、医政司张宗久副司长、医政司医院管理处赵明钢处长、中央组织部胡建华副局长等。分会的部分负责人参加了会议。被邀请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南韩等国生产内镜、器材、相关设备的公司。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对中国内镜医师分会的培训、考试、技术评价、维护各专科内镜专业医师的合法权益很关心,与中国内镜医师分会会长张阳德教授讨论制定有关规章制度。中国内镜医师分会会长张阳德教授和美国DavidA.SilverM.D.、HaoweiZhangM.D.、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天坛医院宋茂民教授、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姚礼庆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何剪太教授在大会学术报告后合影。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张宗久副司长和中国医师协会刘海林副会长在2005年11月19日海口举行的“内镜医师会议”上,将“中国内镜医师分会——卫生部内镜医师诊疗技术评价中心”及“各省内镜培训基地”的标牌统一授予中国内镜医师分会(分会将组织各专科内镜专家委员会评审后,下发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年11月19日在海口举行的“2005国际内镜医师会议暨中国内镜医师分会理事会议”开幕式,主席台前排左起:张宝善教授、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于军副主任、南方医科大学黄烽军副校长、中国医师协会刘海林副会长、中国内镜医师分会会长张阳德教授、卫生部医政司张宗久副司长、中南大学胡铁辉副校长、美国专家DavidA.SilverM.D.、后排左起:姚礼庆教授、夏恩兰教授、国家科技却刘远文处长、卫生部医院管理处赵明钢处长、周殿元教授、肖劲逐教授、美国专家HaoweiZhangM.D.、周汉新教授。美国专寐DavidA.SilverM.D.在进行机器人内镜下肿瘤切除手术演讲,此项目由EOSMedicalSystems机构(Email:haowei8@yahoo.com)负责在中国推广(hnp.//www.ceda.gov.cn)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