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
摘要:目的针对“外磁驱动轴流式血泵”结构特点,避免有创控制带来的不利因素,最大限度的满足受体的生理需求,实现无传感器控制,设计基于心室功控制的血泵驱动系统。方法建立主动脉瞬时压力和流量模型,设计血泵电机驱动系统,并进行仿真和实验。结果基于心室功的控制模型可以根据个体生理差异进行适当修正,即可符合受体的需求,所设计的驱动系统能满足自然心脏的泵功能要求。结论采用基于心室功的控制策略,与其他控制策略相比,该驱动系统可以合理分配电机功率,避免系统温升,从而减小对血液破坏的可能性;避免有传感器带来的穿皮导线综合症。
2006(1).
摘要:目的评价前列腺癌相关雄激素受体突变体(mtAR)对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三种腺病毒表达载体:野生型雄激素受体(Ad-wtAR);一个被广泛研究的前列腺癌(CaP)相关的mtAR(Ad-mtAR,T877A);以及作为对照的腺病毒载体,我们评价并比较了野生型AR及mtAR的促细胞生长效应。结果相对于被野生型或者对照的腺病毒转染的LNCaP、PC3细胞,转染mtAR的LNCaP、PC3细胞无论有无合成的雄激素(R1881)存在的情况下均显示出更强的细胞增殖作用。并且,用腺病毒载体转染T877A的LNCaP和PC3细胞显示了对R1881更强的反应性。结论这些发现提出了崭新的关于mtAR在CaP细胞中作用的细胞生物学方面的见解,并且表明mtAR(T877A)可能为前列腺癌病程的进展提供了选择性的细胞生长的便利。
2006(1).
摘要:目的探讨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及移植物血管病模型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将健康Witar大鼠和SD大鼠,建立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对照组、实验组和同系移植组,实验组腹腔注射CsA,对照组和同系移植组注射生理盐水。术后15、60d切取供心,观测移植物冠状血管的病理变化。结果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成功建立,手术成活率90%。实验组术后15d出现冠状血管内膜增厚,60d出现明显的移植物血管病理改变。结论建立Witar大鼠和SD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可复制出移植物血管病病理变化,是一种理想的移植物血管病实验模型。
2006(1).
摘要:目的探讨检测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对诊断糖尿病(DM)患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73例糖尿病患者和68例正常对照者尿中RBP、微量白蛋白(m-ALB)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并进行比较分析。RBP、mALB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NAG采用终点法测定。结果尿蛋白阴性的DM1组,RBP、NAG、m-ALB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尿蛋白阳性的DM2组,RBP、NAG、m-AL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M1组与DM2组RBP、mALB和NAG比较也有差异(P<0.01)。糖尿病患者中,尿RBP的阳性率高与NAG(P<0.05)和mALB(P<0.01)。尿RBP、mALB、NAG三者之间呈明显正相关。结论RBP敏感性高于mALB、NAG,是肾小管功能的又一敏感指标。对糖尿病患者监测尿RBP、尿NAG、尿mALB水平变化,可以了解DM的早期肾损害,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2006(1).
摘要: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inkgoBilobaextract,EGb)预处理对大鼠肝移植的保护作用及其对供肝TNF-αmRNA、Fa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别作供体、受体;采用Kamada's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根据供肝切取前1h是否静脉注射银杏叶提取物(40mg/kg)将大鼠随机分为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EGb);生理盐水对照组(NS);假手术组(SO)。分别于供肝再灌注后2、6、24h处死动物,检测血清ALT、AST。部分肝组织,10%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病理切片HE染色作组织学检查,新鲜肝组织用RT-PCR检测TNF-αmRNA及FasmRNA的表达。结果供肝再灌注2、6、24h各时点,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大鼠血清ALT水平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血清AST水平在供肝再灌注2、6h各时点明显现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供肝再灌注后2、6h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TNF-α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供肝再灌注后2、6、24h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Fas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大鼠供肝,可以减轻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TNF-αmRNA,FasmRNA的表达,对供肝有保护作用。
2006(1).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凋亡抑制因子bcl-xl在梗阻性肾病的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xl在43例梗阻性肾组织和10例正常肾组织中表达,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方法检测梗阻性肾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并分析bcl-xl表达与梗阻肾纤维化和肾萎缩之间关系。结果bcl-xl主要分布于肾小管。梗阻肾组织中bcl-xl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肾组织(P<0.05)。梗阻肾组织中bcl-xl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和肾萎缩之间密切相关(P<0.05),但与肾纤维化之间相关无显著性(P>0.05)。结论bcl-xl异常低表达导致细胞凋亡增加、参与梗阻性肾病的分子发病过程,尤其在梗阻肾萎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006(1).
摘要:目的探讨人源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hbFGF)基因对兔缺血心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分别向40只新西兰兔心肌缺血模型的心肌注射1010、1012、1013v.g./Kg的携带hbFGFcDNA的腺相关病毒载体或磷酸盐缓冲液。4周后取心肌组织,采用RT-PCR检测hbFGF基因的表达;并于高倍镜下计数缺血区域新生血管数目。结果随着治疗剂量的增加,治疗各组的hbFGFmRNA表达依次增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单个高倍视野(HPF)内的新生血管数分别为(4.52±1.37)、(10.78±1.62)和(18.64±3.32)条,而对照组为(4.46±1.42)条。高、中剂量组的新生血管计数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AAV-2载体介导的hbFGF基因能诱导缺血心肌血管生成,且呈剂量依赖性。
2006(1).
摘要:目的研究胃癌(gastriccancer,GC)形成中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appaB,NF-κB)的表达规律与其细胞凋亡、增殖的关系,探讨NF-κB在GC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ABC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15例正常胃黏膜(normalgastricmucosa,NGM)、30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metaplasia,IM)、30例异型增生(Dysplasia,Dys)和40例GC组织中NF-κBp65、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阳性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NGM→IM→Dys→GC的形成过程中,NF-κBp65的表达呈递增趋势,其阳性表达GC组(62.50%)和NGM组(6.70%),GC组和IM组(20.00%)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GC组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index,AI)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index,PI)则呈递增趋势,GC组与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不同程度癌前病变中NF-κBp65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从NGM→IM,NF-κBp65与AI呈正相关(r为0.52,P<0.05);从Dys→GC,与AI负相关(r为-0.49,P<0.05)。在GC形成整个过程中,NF-κBp65与PI呈正相关(r为0.57)。结论在GC形成过程中,NF-κBp65的表达呈递增趋势;NF-κB的表达上调可能是GC形成的早期事件;NF-κB在GC形成的不同阶段均有促进细胞增殖作用,但对细胞凋亡的作用不同,早期促进细胞凋亡,后期抑制细胞凋亡。
2006(1).
摘要: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IR)注损伤后肝CyclinD1和CyclinE表达的影响,来了解移植肝再生能力和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将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缺血预处理组(IP)。对照组(OLT)和假手术组(SO)三组;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来检测肝功能;通过免疫组化S-P法来测定移植肝CyclinD1和CyclinE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中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明显升高,CyclinD1和CyclinE的百分含量较低,提示移植肝细胞再生不良;实验组经缺血预处理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氨酶(AST)稍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CyclinD1和CyclinE的百分含量很高,提示移植肝细胞再生活跃。结论缺血预处理能够启动内源性保护移植肝的相应机制,可促进肝CyclinD1和CyclinE的合成,激发肝细胞的增殖和再生。
2006(1).
摘要:目的观察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对小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首剂低血压反应及靶剂量达标率。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227例(60 ̄78岁)的心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45%)随机接受2mg的培哚普利(119例)或6.25mg的卡托普利(108例)治疗。应用多参数监护仪监测用药前1h及用药后15d内的血压改变。结果以平均动脉压下降≥20mmHg(1mmHg=0.133kPa)和收缩压<90mmHg定义为首剂低血压反应,培哚普利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卡托普利组(8.4%与16.7%,P<0.05)。培哚普利组最大的收缩压下降明显小于卡托普利组[(10.4±5.2)mmHg与(16.3±6.8)mmHg,P<0.05];以用药15d后培哚普利4mg,1/d,卡托普利≥25mg,3/d为靶剂量计算达标率,培哚普利组的达标率明显高于卡托普利组(82.9%与53.7%,P<0.01)。首剂低血压的发生与心肌梗死病史有关,合并陈旧性心梗的心衰患者首剂低血压高于未合并陈旧性心梗的心衰患者组(23.7%与9.5%,P<0.01)。靶剂量未达标原因中,主要与收缩压<90mmHg有关。结论培哚普利2mg应用于心衰患者的首剂低血压发生率较低,其靶剂量达标率高,是一个相对安全的药物。合并陈旧性心梗的心衰患者易发生首剂低血压;收缩压<90mmHg是靶剂量未达标的主要原因。
2006(1).
摘要:探讨目前肝癌的微创疗法,复习近年文献将肝癌的微创疗法,如血管介入、局部注射、射频、微波、冷冻、放射、电化学疗法等总结,以期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2006(1).
摘要:激光诱导自体荧光(laserinducedauto-fluorescence,LIAF)光谱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肿瘤诊断新方法,与其他传统诊断方法相比,具有灵敏、快速、简便、无创伤及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该文综述LIAF光谱技术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2006(1).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于甲状腺的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过程。方法分析、总结4例原发于甲状腺的恶性淋巴瘤病人的治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4例病人中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均>60岁。I期3例,II期1例。均为B细胞来源。4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2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1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例行肿瘤活检术。化疗方案采用CHOP方案,放疗量44 ̄56GY,中位剂量50GY。结果1例患者放疗后2a死于肿瘤全身广泛侵犯。另3例患者至今仍无瘤生存,生存期分别为4、6及7a。均长期口服甲状腺片,2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结论原发于甲状腺的恶性淋巴瘤主要为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宜采取综合治疗。年龄及期别影响其预后。
2006(1).
摘要:目的讨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真菌病的疗效。方法对36例鼻窦真菌病患者施行鼻内镜手术,术后不用抗真菌药。结果全部患者均获治愈,随访6个月~5a未见复发。结论在该病的治疗中,应用鼻内镜手术可减轻对患者的侵袭性操作,并缩短诊疗时间,避免或减少复发。鼻内镜手术是诊断、治疗鼻窦真菌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2006(1).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54例tSAH患者实施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GCS评分在5d后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0d后治疗组患者外周血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MDA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GC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并发两例颅内感染,而治疗组无1例感染。结论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是治疗tSAH的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方法,并可以显著加快病情的恢复(P<0.05)。
2006(1).
摘要:目的探讨颅咽管瘤全切术的手术方法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术前测基础代谢率,激素替代疗法和预防癫痫。手术主要采用翼点、额下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从鞍区各个手术间隙分块切除。术后严密观测病人的意识,尿量和血清电解质,及时防治尿崩症电解质紊乱,预防癫痫和激素替代治疗。结果11例病人显微镜下肿块全切,2例肿块少部分残留,术后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10例发生尿崩症,9例发生电解质紊乱,5例发生体温失衡。经处理后,电解质紊乱,体温失衡完全纠正,尿崩症痊愈。结论选择最合适的手术入路,熟悉充分利用鞍区各个解剖间隙是完成肿瘤全切的关键;术前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术后严密监测尿量、电解质,积极处理并发症,可有效降低手术死亡率。
2006(1).
摘要: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诱发肝损害(即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L)的发病情况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669例结核病在使用抗结核药中诱发的69例(10.3%)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观察与分析肝损害情况。结果该组肝损治愈缓解率达98.6%(68/69)、死亡率1.4%(1/69)。结论抗结核药物诱发肝损害应引起重视,对HBVM阳性者选用抗结核药时要慎重。
2006(1).
摘要:目的观察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手术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手术方式治疗的1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43~70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盘突出12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发育合并颈椎间盘突出4例。术前和术后通过神经功能JOA评分,颈椎动态侧位片,颈椎MR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7.6个月。16例患者术后3、6、24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57.2%、68.3%、76.6%。MRI示颈髓压迫解除。结论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形术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2006(1).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创伤后24h晶体输液量与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0年1月 ̄2005年1月期间收治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病例资料(n=53),将入院后并发ACS的患者作为A组(n=19),统计其伤后24h晶体液输入量,并与未并发ACS的患者(B组,n=34)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将所有病例中伤后24h晶体液输入量≥10.0L作为C组(n=21),<10.0L的作为D组(n=32),比较C、D两组ACS的发病率。结果A组输入的晶体液为(8.379±3.419)L,B组为6.088±2.679L,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ACS发病率为61.9%(13/21)明显高于D组的18.8%(6/32),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量晶体液输入是严重腹部创伤并发ACS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6(1).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肺功能检查对评价全肺切除病人耐受性的意义。方法总结119例全肺切除术,术前根据FEV1、MVV及其占预计值比例、PPOFEV1、血气分析(特别是PCO2)结果及临床资料综合判断病人的耐受力。并强调完善的围术期处理。结果全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9例(24.4%,其中肺部感染并发症13例,室上性心律失常9例,上消化道出血4例,心脏疝2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住院死亡4例(3.1%,上消化道大出血2例,心跳骤停1例,心脏疝1例),其余病例顺利出院。结论综合正确评价肺功能及病人的耐受性,积极的围术期准备既可避免让一些患者失去手术治疗机会,又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
2006(1).
摘要:目的观察雷帕霉素联合环孢霉素A防治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探索新的免疫抑制方案。方法将该院2004年1月~2004年8月施行的尸体肾移植的受者共89例,分成两组,分别给予“CsA+MMF+Pred”方案(43例)和“CsA+RAPA+Pred”方案(46例),观察两组受者移植后3个月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肾功能、感染率及恶性肿瘤发生率、受者和移植肾存活情况。结果RAPA组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7.0%/20.9%),发生时间推迟(44.3±6.24/35.0±5.48)d,肾功能恢复提前(4.8±2.04/5.9±2.1)d。结论“CsA+RAPA+Pred”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排斥反应发生率,促进肾功能恢复。
2006(1).
摘要:目的观察西帕依固龈液消毒感染单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感染单根管患牙79颗,常规根管预备后,随机分为西帕依固龈液组(41颗)和甲醛甲酚组(38颗),分别观察封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两组封药后,西帕依固龈液组患者疼痛不适反应明显低于甲醛甲酚组(P<0.05)。结论西帕依固龈液在单根管封药中,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根管消毒药物。
2006(1).
摘要:目的提高对真菌性中耳炎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先以双氧水清洗外耳道及鼓室,再注入大扶康,2次/d,连续4周。结果12例治愈8例,显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91.6%,8例病人纯音测听示听力提高10~20dB。结论大扶康治疗真菌性中耳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2006(1).
摘要:目的观察肝功能不全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肝功能不全病人52例,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26例)及肠外营养组(26例)。术前及术后第1、4、7天监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及营养代谢指标,记录并发证、术后肠道恢复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营养治疗费用。结果两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肠内营养组胆红素下降速度较肠外营养组快;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肠内营养组明显早于肠外营养组(P<0.01);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肠内营养组治疗费用约为肠外营养组的1/4。结论肝功能不全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而有效的,可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加快降低高胆红素血症者的胆红素水平。具有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和降低治疗费用的优势。
2006(1).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5'-核苷酸酶(5'-NT)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日立公司7170A全自动动生化分析仪测定60例健康人对照、42例肝癌患者、13例结肠癌患者及22例胃癌患者的5'-NT水平。结果表明肝癌及结肠癌等患者5'-NT显著高于健康人平均水平,P<0.01及P<0.05,而胃癌患者5'-NT显著低于健康人的水平(P<0.05)。结论测定血清5'-NT的活性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2006(1).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切痂植皮治疗深度(Ⅱ、Ⅲ度)手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5年6月我科施行早期切痂植皮术的手深度烧伤患者135例(196只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手术,196只手全部治愈,功能优良率达93.4%,平均住院时间18±6.5d,术后发生皮片坏死7例(12只手),皮下血肿21例(36只手),未发生感染及手指坏死。结论采用早期切痂植皮术治疗手深度烧伤疗效可靠,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可有效防止瘢痕挛缩,促进手功能恢复。
2006(1).
摘要:目的分析脐动脉血流S/D比值在胎儿监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测定832名待产单胎孕妇妊娠晚期脐动脉血流S/D比值。结合NST对胎儿宫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妊娠妇女S/D比值随孕周的增加而逐渐下降。S/D比值与NST结合,可提高胎儿宫内缺氧的阳性预测值。S/D比值异常组的胎儿宫内缺氧,脐带异常,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脐动脉血流S/D比值的测定可及早地警示和发现胎儿宫内异常情况,指导临床提早采取干预和处理措施,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操作简单,安全,易行,且可重复的胎儿监护方法。
2006(1).
摘要:目的了解全程陪同,运用护理干预手段参与到病人的治疗检查过程中,对病人心理状况产生的影响。方法将在治疗检查前后1 ̄3d时间里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指导,术后观察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病人采用全程陪同模式进行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数据收集,所得数据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SDS、SAS评分差异显著;观察组病人满意度更高。结论全程陪同病人的治疗检查过程能减轻病人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提高病人对治疗检查的配合度。
2006(1).
摘要:目的观察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与Q开关Nd:YAG激光联合治疗太田痣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和Q开关Nd:YAG激光对450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经过2~11次治疗后,优效367例(81.6%),良效54例(12.0%),改善29例(6.4%),副作用轻微。结论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与Q开关Nd:YAG激光联合治疗太田痣安全、有效。
2006(1).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农村儿童弱视治疗的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2月~2004年12月该院门诊采用综合法治疗的121例(175眼)农村弱视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斜视性弱视治愈率最高,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率最低(P<0.05),弱视程度愈轻,治愈率愈高(P<0.01),家长及患儿的依从性愈好,疗效愈好。结论影响儿童弱视疗效的因素主要是弱视类型、弱视程度以及家长与患儿的依从性,采取针对性措施对于改善疗效有重要意义。
2006(1).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电凝打孔术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炎症的不孕症患者及PCO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因PCOS合并不孕而行腹腔镜手术的68例患者,并将这些患者根据术中情况分为两组,一组是炎症合并PCOS不孕症患者42例,一组是PCOS合并不孕症患者26例,观察这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LH/FSH、雌二醇(E2)水平,及术后月经情况、排卵、妊娠率及妊娠结局。结果这两组患者月经恢复、排卵率及性激素水平的改变较术前有明显差异,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炎症合并PCOS组术后妊娠率要好于PCOS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差异不显著。早期流产率二者有差异。结论腹腔镜下卵巢电凝打孔术对治疗PCOS合并不孕症患者疗效好,且效果肯定,具有排卵率高、妊娠率高、早期流产率低的特点,尤其适用于PCOS合并炎症的不孕症患者,且手术操作简单,为药物治疗PCOS失败后的有效方法。
2006(1).
摘要:目的观察妇纳康联合用药对老年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观察组30例(妇纳康联合涂有小剂量雌激素的甲硝唑栓组)、对照组1,30例(妇纳康组)、对照组2,30例(涂有小剂量雌激素的甲硝唑栓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联合用药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用药组(P<0.01)。结论妇纳康联合涂有雌激素的甲硝唑栓阴道给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可增强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复发。
2006(1).
摘要: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1月 ̄2005年1月该院收治的62例Mirizzi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CsendesⅠ型41例,Ⅱ型12例,Ⅲ型7例,Ⅳ型2例。手术62例,1例Ⅲ型病人行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半年内胆道感染3次,经抗感染治疗后缓解。1例Ⅲ型病人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8个月因并发胆囊癌伴肝转移死亡。结论Mirizzi综合征是阻塞性黄疸的少见原因之一,对不同类型的病人选用不同的术式是治愈本征的关键。该征以手术治疗为主。
2006(1).
摘要:目的观察骨痹益肾汤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患者采用骨痹益肾汤配合西药莫比可片治疗,并设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80.65%,经χ2检验,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骨痹益肾汤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2006(1).
摘要:目的探讨单发性脑转移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单发性脑转移瘤的MRI表现。结果32例单发性脑转移瘤中,发生于幕上者25例,其中肿瘤位于皮层及皮层下21例,幕下者7例。轻度水肿8例,中度水肿5例,重度水肿19例。不规则环形增强13例(40.0%),结节形增强6例(18.7%),囊实形增强13例(40.0%)。结论单发脑转移瘤的MRI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MRI是诊断单发脑转移瘤的有效方法。
2006(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2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诊疗资料,总结诊疗经验。结果27例手术治疗,其中胆囊切除18例;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引流6例;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引流+胰腺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3例;保守治疗5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积极手术是治疗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有效措施。
2006(1).
摘要:目的比较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与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总结ESWL和URS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137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ESWL组1190例,URSL组185例。结果ESWL组单次碎石成功率为60.5%(720/1190),URSL组为96.2%(178/185);ESWL组术后4周结石排净率为66.3%(789/1190),URSL组为98.3%(175/178)。结论URS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疗效明显优于ESWL。
2006(1).
摘要:统一建模语言是一种面向对象、定义明确的可视化系统建模语言。在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已逐渐被采用,并以住院收费信息系统为例,分析了UML在实际中的应用。
2006(1).
摘要: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的增多,迫切需要专门的造血干细胞护送箱出现。该文以冰箱制冷原理为母体进行改进,利用自动控制原理进行设计。设计了一个实用的恒温护送箱。
2006(1).
摘要:为了使临床医师尤其是年轻的经治医师、总住院医师、研究生以及实习医师们,对国际疾病分类ICD-10及其作用有更全面认知,从而更准确地书写病案首页中的出院疾病诊断。阐述ICD-10主要编码与出院主要疾病诊断选择方法,突出体现二者之间的联系及重要意义。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是医院临床、科研、教学中索引查询所需病案的重要工具,病案首页中疾病诊断的准确填写是查询到有效信息的重要保证。
2006(1).
摘要:面对即将进行的医院改革,医院后勤系统应该做好应对措施,以适应现代化医院管理。
2006(1).
摘要:<正>2005年11月新华网长沙11月7日电:据来自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息,日前在国家卫生部会议室召开了内镜医学规范化管理与发展工作会议,卫生部王陇德副部长、规财司赵自林司长、人事司王苏阳副司长、医政司张宗久副司长、医政司医疗处赵明钢处长、中央组织部胡建华副局长、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张阳德会长、分会部分负责人出席了会议。日本奥林巴斯公司、日本富士能公司、德国爱尔博公司、美国史赛克公司、德润科技公司、腾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国内外多家内镜有关公司、消毒设备与药品公司的代表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就我国内镜医学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内镜医学的规范化管理与发展,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的行业管理职能及其成立以来已做工作;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对全国各专科内镜医师技术培训、考核和准入资格的管理,对各种内镜、消毒设备、器材等质量、服务和价格评价的管理,以及各家厂商对内镜事业发展的作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张阳德会长首先简要回顾我国内镜医学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40年代初,我国内镜医学先在耳鼻喉科、消化科、妇产科临床应用,中国早期使用医学内镜的老一辈专家林筱舟、彭勇炎、高铭文、周殿元、凌奇荷、钟南山、于中麟、张宝善、陆星华、曹世植、张齐联、夏恩兰、吕云仙、张时绥等教授对我国内镜医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近10多年来,樊代明、张阳德、邹声泉、陈训如、韩德民、刘衍民、那颜群、吴开俊、敖英芳、王立德、刘新光、姚礼庆、周兵、姜波、王天佑、李逊、胡三元、王秋生、郑成竹、王存川、郑明华、姚书忠、何建行、李时岳、冯秋实、李强、张旭、许庚教授等,将老一辈专家的工作发扬光大,为我国内镜医学临床应用发展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
2006(1).
摘要:中国启动医学各专科从事内镜下诊疗的内镜医师——实施资格考试准入持证上岗制,病人就医质量有保障。中国内镜医师分会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实施授权工作,今年底我国第一批统一标准、多专科内镜医师培训基地开学,我国建立内镜设备和器材质量性能价格比专家评价系统,内镜医师分会协助监督内镜消毒灭菌设备和药物,各专科内镜部专家委员会将建立,《中国内镜杂志》和中国内镜医师网站定期公布以上信息。创建“EndoscopicAward(恩德思)奖”基金会,创办内镜医学研究院,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依法维护内镜专业医师合法权益,中国内镜医师分会是“内镜医师之家”。
2006(1).
摘要:<正>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各位来宾:历经三年时间的调研、论证,经卫生部、民政部、中国医师协会批准,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于2004年12月批准成立并颁发登记证书。在全国内镜医学领域多专科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和大力推动下,在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中国内镜杂志》社全体同事的辛勤劳动和组织下,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今天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成立大会。从此,我国从事内镜下医疗工作的普外科、呼吸内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妇产科、神经外科、骨科、消化内科、心胸外科等内外科医师有了维护合格内镜医师权益的内镜医师行业组织。在此,我代表内镜医师分会衷心地感谢各级领导的支持,感谢广大同仁的积极参与。同时,对出席成立大会的各位领导、嘉宾、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感谢!现在,我代表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筹委会向大会作创建工作报告。
2006(1).
摘要:<正>二十年耕耘、三年论证,内镜医学、理学、工学结合,多学科交叉一个新的里程碑国内外第一所培养“内镜医学领域的理、工、医学高级人才”的高等学校在中国卫生部、中国科技部、中国民政部、中国医师协会的支持下,历经三年论证、调研,批准成立中国内镜医师分会,并与中国教育部的重点高校“.中南大学”联合创办了“中南大学内镜医学研究院(中国内镜医师分会内镜医学研究院)”。已列入2006年国家研究生统一招生计划,向世界各国公开招收首届内镜医学研究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这是全世界第一所培养“内镜医学领域理、工、医学高级人才”的高等学校,是内镜医学教育与理学、工学结合、多学科交叉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开创了一个新的专业门类。中国内镜医师分会、《中国内镜杂志》社将为2006年首届录取的成绩优秀的硕士、博士研究生颁发奖学金。本研究院的授课老师和研究生的指导老师,由本校高年资有丰富基础课教学经验和内镜临床教学经验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担任,并聘请世界各国著名的与内镜有关的医学专家、理工科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定期来校讲学和合作开展研究工作。采用国际最新的内镜设备、器材、内镜消毒设备、先进的模拟训练系统作为临床操作训练教学设备。使研究生们能得到世界一流水平专家的内镜医学教育,掌握国际内镜医学领域最新进展和高新技术。熟悉国际最新发明的各专科内镜设备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方法,以及附属的光电子设备、管、夹、钳、导管、消毒灭菌设备等。本研究院院长由中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任、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6(1).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一4983/R),双月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公开发行。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办的医学期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买验室、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中国内镜杂志社和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社协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中南大学校长王伯云院士担任编委会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院士、陈竺院士、湖南省科协主席何继善院士为名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院长、国家“十五”863计划专家委员会专家(纳米生物技术和药物筛选专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外科主任、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张阳德教授担任主编。
2006(1).
摘要:<正>《纳米科学》杂志(期刊号:ISSN1555-4880),季刊,全英文版在美国出版发行。本刊由美国纳米科学技术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德纳米生物技术协会联合主办,是第一本由美、中、德三国纳米科学研究部门的专家联合编辑出版的科技期刊。由美国纳米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十五”863计划专家委员会专家(纳米生物技术和药物筛选专题)张阳德教授担任主编。本刊报道纳米科技应用新基础理论、新技术、新成果以及新的国际专利,新产品研制。内容涉及纳米生物技术与材料基础研究、纳米科技的应用理论研究、纳米科技的创新等领域。文稿须具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文字要求准确、通顺、精练。本刊开设论著、综述、研究报告、新技术进展、学术交流等。评审合格录用出版的论文,作者不交任何费用,由美国纳米科学技术协会给予支持。
2006(1).
摘要:<正>《纳米生物分析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讲述了纳米生物分析材料与仪器、纳米分析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纳米技术在生物大分子以及基因转运与基因工程等多方面研究中的应用。本书将纳米技术在生物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实践和应用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希望能为广大从事化学和生命学领域的研究和教务人员提供有益的帮助,为医学、生物学、化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了解和学习纳米生物技术提供参考。《纳米生物材料学》研究的是纳米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纳米生物材料是指用于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新型高技术纳米材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纳米生物材料的分类、特性、制备方法及其常用于纳米生物材料的检测仪器与方法,对纳米生物材料在生物、医药、农业领域内的应用现状和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适用于从事纳米技术、材料学、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纳米药物学》是国内外第一部关于纳米药物学的专著。纳米药物是组装合成的纳米结构系统,或称纳米组装体系,其研究的重点在纳米复合材料。本书由药物学、纳米生物技术学、临床医学、化学、材料学、生物信息学的多学科理论和经验集合而成。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纳米技术的概念及其世界各国发展概况和主要介绍材料特性;第二部分介绍各种纳米给药系统的特点和应用;第三部分主要介绍纳米药物制剂的技术。《纳米检测仪器学》系统地阐述了检测纳米粒径的仪器、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纳米生物传感器与诊断技术及纳米科技发展与未来等方面的科技知识,并介绍了纳米检测仪器在各科研领域中的应用。本书从各种仪器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应用前景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反映了在纳米检测仪器领域中,国内外的最新进展和前沿动态。
2006(1).
摘要:<正>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大型学术会议,隆重纪念血吸虫病在中国发现100周年暨新中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50周年。其主要目的是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把握现在、开创未来,更好地推进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我代表卫生部、国务院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就我国血吸虫病工作历史回顾、目前防治工作情况和今后防治工作打算作一个发言。一、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历史回顾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的肝、肠组织中发现了日本血吸虫卵,证明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尽管我国传统医学对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但受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理、治疗方法和与其他疾病的鉴别缺乏系统的研究,仅在中医学的书籍里对本病的症状有一定的记载。直到1905年,常德广德医院美籍医师Logan在一名18岁农民的粪便中检出日本血吸虫卵,并将病例有关情况在专业杂志(中华教会医学杂志英文版,1905,19:243—245)上发表,血吸虫病才逐步为我国医务工作者所发现和认识,我国的医学先驱陆续对血吸虫病的流行情况开展了一些调查,逐步了解和掌握了血吸虫病流行的基本情况。血吸虫病1905年在我国首次发现和报告,是我国医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为我国系统地开展血吸虫病研究和防治工作开辟了新的纪元。血吸虫病的流行严重危害广大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我国许多地区田地荒芜,家毁人亡,毛主席在诗词中所描述的“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正是旧中国血吸虫病猖獗流行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深刻认识到血吸虫病的危害,在当时物资匮乏、信息封闭、国家百废待兴的艰苦条件下,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与血吸虫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55年夏,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了中央会议,提议中央成立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并发出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拉开了我国系统防治血吸虫病的序幕。
2006(1).
摘要:中国实施专科医师执业资格技术准入考试计划——中国内镜医师分会在中国最先启动多专科内镜医师准入资格认证培训,维护内镜专业医师合法权益,提高病人就医质量,为内镜专业医师申办医师执业保险。
2006(1).
摘要:<正>2005年10月9日在中国卫生部会议厅,卫生部王陇德副部长和有关领导,听取了中国内镜医师分会会长张阳德教授的分会建设工作汇报后,指示分会应尽快开展对我国临床医学各专科从事内镜诊疗工作的医师进行培训考试、资格认证、维护内镜专业医师合法权益。要求内镜医师分会可联合有关公司办好全国各地统一标准的资格认证培训基地,公司企业可以参与共同创建统一培训设备、器材、统一教材,统一考试基地,严格保证高质量规范化参加会议的有卫生部王陇德副部长、规划财备司赵自林司长、人事司王苏阳副司长、医政司张宗久副司长、医政司医院管理处赵明钢处长、中央组织部胡建华副局长等。分会的部分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被邀请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南韩等国生产内镜、器材、相关设备的奥林巴斯、德国爱尔、富士能、史赛克、德润、勝辉等公司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