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6).
摘要:目的探讨硫酸葡聚糖钠(dextransodiumsulphate,DSS)诱导的小鼠肠炎模型腹腔巨噬细胞和脾细胞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的变化特征及其与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4的分泌及黏膜GSH表达与炎症损伤的关系。方法实验组小鼠给予含5%DSS的蒸馏水自由饮用7天之后处死,采集腹腔巨噬细胞及脾细胞,检测腹腔巨噬细胞及脾细胞中GSH与GSSG的变化。分离出的病变结肠一部分评价其病理学,另一部分结肠及脾脏培养后检测其IL-4、IFN-g的表达。结果DSS诱导的实验性肠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的GSH较对照组降低,而GSSG较对照组增多,且GSH/GSSG比值明显减低。其脾细胞内GSH较对照组明显降低,GSH/GSSG比值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不明显。DSS诱导的实验性肠炎组病变结肠的IL-4明显升高,而其脾脏分泌的IFN-γ明显降低。结论DSS实验性肠炎中腹腔巨噬细胞是以氧化型巨噬细胞表形为主的。腹腔巨噬细胞及脾细胞中GSH的消耗、GSH/GSSG比值的减低与黏膜损坏及IL-4分泌增多、IFN-γ分泌减少相关。
2005(6).
摘要:目的研究独立分量分析(ICA)方法在区别肝纤维化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FastICA算法,在基于正常肝组织与纤维化肝组织可以看作是独立信源的前提下,对同一病人不同纤维化时期和正常人的超声图像选取局部区域后分别进行独立分量分离。结果FastICA算法可以较快的分离出各组的独立分量,且异常组的独立分量数明显多于正常组。结论对肝纤维化超声图像的独立成分进行分析,并与相应部位的正常肝组织超声图像的独立成分进行比较,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新的超声图像分析方法。
2005(6).
摘要:目的探讨特异性封闭Survivin的表达与顺铂联合作用对卵巢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以期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已成功构建的Survivin反义核酸真核表达载体的重组体导入人卵巢癌细胞株中,用G418筛选得到表达反义Survivin的细胞,RT-PCR技术检测转染细胞Survivin表达的变化;采用Hoechest核染色分析与顺铂联合作用时人卵巢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构建的Survivin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能有效的抑制卵巢癌细胞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顺铂诱导转染Survivin反义核酸的卵巢癌细胞的凋亡作用显著强于未转染Survivin反义核酸的卵巢癌细胞株。结论Survivin反义核酸可明显增强顺铂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为其联合应用卵巢癌治疗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2005(6).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应用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对营养及免疫的影响。方法67例胃肠道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组(GLN组,n=35)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n=32)。GLN组术后18h内经鼻空肠管输注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液,对照组术后48 ̄72h后输注普通肠内营养液,两组热卡、氮量相同。比较术前1d、术后7d体重、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IgG、IgM、IgA、CD4、CD8、CD4/CD8的变化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和费用。结果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病例,GLN组体重,前清蛋白水平,IgA、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P<0.05),术后肛门排气和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P<0.05)。结论胃肠肿瘤术后早期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对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及免疫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2005(6).
摘要:目的获得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基因,应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前列腺癌(PC)患者外周血中PSMAmRNA。方法从人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中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PSMA基因,克隆入pUC19质粒中,用全自动荧光测序仪测定其序列。根据PSMAcDNA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应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36例PC患者和23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外周血中PSMAmRNA,结果与巢式RT-PCR方法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mRNA比较。结果获得了PSMA基因(由2253bp组成,可编码751个氨基酸),与已发表的PSMAcDNA序列一致。应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PC患者外周血PSMAmRNA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和100.0%,与巢式RT-PCR方法检测PC患者外周血PSAmRNA(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0.6%和87.0%)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成功地克隆了PSMA基因并应用于临床PC诊断,巢式RT-PCR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PSMAmRNA在PC诊断中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明显优于PSAmRNA。
2005(6).
摘要:目的研究硅纳米颗粒的体内分布及毒性。方法硅纳米粒悬液注射小白鼠96h后,处死,电镜下观察硅纳米粒的全身分布及对血-脑、血-前列腺、血-睾的影响;一次给予最大体积、最大浓度的硅纳米粒悬液腹腔或尾静脉注射小白鼠,观察二周内动物的死亡及毒性反应。结果电镜下可见硅纳米颗粒在脑、肝、心、脾、肺、肾、胃、肠、前列腺、睾丸等器官组织均有分布,且发现大量硅纳米颗粒已进入肝细胞核和少量进入脑神经细胞核内;给予4500ug/鼠腹腔注射,二周后,小鼠体重、食欲、大小便与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明显异常,无一死亡。结论硅纳米颗粒几无毒性,是有应用前途的基因转染和基因治疗载体之一。
2005(6).
摘要:目的对NSCLC患者外周血LUNX、CEA和SCC的mRNA进行联合检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标本为外周血分3组。肺癌组50例;良性疾病10例;健康志愿者15例。应用NestedPCR对外周血LUNX、CEA和SCC的mRNA进行检测。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标志物mRNA定为阳性。分析PCR检测结果与NSCLC各项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癌组74.0%(37/50)例为阳性;良性疾病和健康对照组均为阴性。肺癌组中,I期的患者仍有33.3%(3/9)呈现阳性,阳性率随肿瘤临床分期而升高(P<0.05),而与患者性别、肿瘤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在肺癌组中各标志物的表达率为LUNX52.0%(26/50),高于CEA30.0%(15/50)和SCC16.0%(8/5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UNXmRNA是NSCLC外周血微转移检测的较好标志物。NSCLC微转移发生早,发生率较高。提示即使病理分期较早的患者手术后仍有可能发生远处转移。应用PCR法对NSCLC患者进行有LUNXmRNA组合的联合检测,有利于早期发现微转移,利于制定更优化的治疗策略。
方芳;罗湘颖;黄永凯;杨天伦;曾飞跃;周仁辉;芦明;陈成;柳浩然;高俊玮;邓永文;谢秀梅;
2005(6).
摘要:目的从新生SD大鼠海马分离、培养并鉴定神经干细胞。方法分离新生SD大鼠海马组织,经机械吹打后,加入含有20ng/mL的b-FGF以及B27的DMEM/F12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群,7d后将一部分细胞固定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这些细胞中神经上皮干细胞巢蛋白(Nestin)的表达;另一部分细胞加入含10%小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使其贴壁分化生长7d后固定并检测特异性成熟神经元抗原Tuj1以及星形胶质细胞抗原GFAP,少突胶质细胞抗原Galc的表达。结果从海马分离的细胞群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表达神经上皮干细胞特异性巢蛋白,它们分化成熟后可以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结论从新生SD大鼠海马分离出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群,它们有很强的分裂、增殖能力,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干细胞。
付必莽;张冰;陈焰;杜锐锋;杜云飞;和红春;林翔海;管明;胡新辉;
2005(6).
摘要:目的评价全营养混合液(totalnutrientadmixture,TNA)对胆道术后的临床康复效果。方法将3526例胆道手术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TNA输液治疗,B组采用普通输液治疗,然后统计分析两组病的电解质紊乱率、切口感染率,七日拆线率、切口不愈合率、PA、ALB、ALT、AST、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费用等相关指标,以评价TNA对胆道手术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A组电解质紊乱率、切口感染率、切口不愈合率及均住院天数均小于B组(P<0.05);A组7d拆线率、肝功能异常发生率、PA、ALT和AST水平均高于B组(P<0.05);两组平均住院费用差异(P>0.05)。结论TNA对胆道术后的临床康复效果优于普通输液方式;但其可能引起肝功能可逆性损害。
2005(6).
摘要:目的研究TNF-α、IFN-γ对正常人颊黏膜成纤维细胞(NM-FB)和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submucousfibrosis,OSF)患者颊黏膜成纤维细胞(OSF-FB)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取6例OSF患者及5例正常人颊黏膜组织,采用组织块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并传代,电镜下观察不同浓度TNF-α及IFN-γ对NM-FB和OSFF-FB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网池扩张,线粒体旺盛。而IFN-γ处理后上述细胞器减少,线粒体减少并肿胀。结论TNF-α促进NM-FB和OSF-FB的胶原合成,而IFN-γ对两者的胶原合成具有抑制作用。
2005(6).
摘要:目的应用基因芯片诊断前列腺癌。方法提取前列腺癌及正常前列腺组织总DNA并纯化mRNA,以包含了9个前列腺癌相关的特异基因和1个参照基因的xy检测系统cDNA临床芯片,对前列腺癌及正常前列腺组织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9个前列腺癌相关基因检测中癌与正常组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显著上调的有7条;显著下调有2条。结论前列腺癌临床基因诊断芯片作为前列腺癌分子水平的诊断的方法,有望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2005(6).
摘要: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Rb基因对骨肉瘤生长的影响,为骨肉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脂质体将人工合成的Rb反义寡脱氧核苷酸转入有Rb表达的人成骨肉瘤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中Rb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转染前后的增殖情况。同时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转染Rb反义寡核苷酸后肿瘤细胞的Rb蛋白表达明显下降,G1期细胞比例减少,细胞增殖增加。结论转染Rb反义寡核苷酸的细胞,Rb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并引起肿瘤细胞增殖增加。
2005(6).
摘要:该文对羟基磷灰石与天然生物材料、人工合成的医用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以及医用非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应用与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2005(6).
摘要: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载药纳米粒在肝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载药纳米粒的主要类型、制备方法、靶向性的影响因素及靶向治疗肝细胞癌的机制和方法,并指出载药纳米粒在肿瘤治疗中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存在的若干问题。
2005(6).
摘要:目的探讨前置胎盘期待治疗法剖宫产时机的选择,提高围产儿生存率。方法对4年来收治的153例前置胎盘期待疗法剖宫产终止妊娠患者,按孕周、剖宫产时机急诊或择期剖宫产随机分组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剖宫产时机与提高围产儿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孕周34周以上患者择期剖宫产围产儿生存率明显高于急诊剖宫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前置胎盘孕周达34周以上者,期待疗法不再进行,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既提高了围产儿生存率,又避免了母儿因病情恶化出现严重并发症。
2005(6).
摘要:目的评估丹参注射液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该科2000年1月~2005年2月THA患者88例,均为单侧,以就诊顺序排序,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丹参组和速避凝组。其中丹参组男27例,女17例,平均年龄(63.8±4.2)岁;速避凝组男25例,女19例,平均年龄(64.5±5.3)岁,术前3d开始分别采用丹参注射液和速避凝治疗,共10d。结果丹参组44例中7例发现DVT形成,DVT发生率15.9%;速避凝组44例中9例发现DVT形成,DVT发生率20.5%,两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有效防止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且无毒副反应。
2005(6).
摘要:目的探讨国产多西紫杉醇(多帕菲,齐鲁制药)单用以及多帕菲+顺铂联合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以进口多西紫杉醇(泰索帝)+顺铂联合化疗方案作对照。方法患者随机分入多帕菲单用组(A组,41例):多帕菲40mg/m2i.v.qw×6,每8周为1周期;多帕菲+顺铂组(B组,40例):多帕菲75mg/m2i.v.d1+顺铂80mg/m2i.v.分3d用,每21d为1周期;泰索帝+顺铂组(C组,43例):泰索帝75mg/m2i.v.d1+顺铂80mg/m2i.v.分3d用,每21d为1周期。结果入组的124例中116例可评价疗效,A、B和C组有效率分别为17.95%、21.62%、25.00%。B和C组有效率相似。不良反应主要有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其他发热、脱发、恶心呕吐和乏力。C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不良反应两组相似。结论国产多西紫杉醇(多帕菲)+顺铂与进口多西紫杉醇(泰索帝)+顺铂两联合化疗方案相似,对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疗效,且毒性可耐受。
2005(6).
摘要: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分别对208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实验组)及138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型和丙型肝炎标志物。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BV感染率为30.77%,HCV感染率5.29%,且HCV感染与透析时间及受血次数呈正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与透析时间及受血次数密切相关。
2005(6).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术后胰漏的合理胰腺残端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0年间行PD治疗的壶腹周围癌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围手术期的情况和术后胰漏及由此引发的腹腔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间围手术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管空肠端侧吻合组与胰腺空肠端端吻合组术后胰漏发生率分别为3.9%和12.6%(P=0.044)。腹腔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3%和9.7%(P=0.026),相关死亡率为0和5.8%。结论胰管空肠端侧吻合重建确实可靠,能够有效地降低PD后胰漏的发生。
2005(6).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收治的122例白内障患者的138眼通过5.0~6.0mm巩膜小切口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患者的视力、散光及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D、1周、4周、3月视力达到0.5者分别为87.7%、90.6%、91.3%、92.8%,其中视力达到1.0者分别占14.5%、31.2%、50.0%、51.4%。手术前后散光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创伤小、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白内障复明手术。
2005(6).
摘要:目的临床评价不同手术入路切口在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8例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分为三组,采用不同开腹切口行幽门环肌切开术。结果经脐部半环形切口组74例,经右上腹横切口组29例,切口全部I/甲愈合;经右上腹直肌纵切口组25例,切口并发症6例,其中2例开裂,行二次缝合。结论经脐部半环形切口行小儿幽门环肌切开术可收到简单、安全、美观、愈合佳的效果。
2005(6).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微创碎吸引流术62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53例,大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39例;死亡20例,存活134,ADL功能恢复分级Ⅰ级47例,Ⅱ级52例,Ⅲ级38例,Ⅳ级11例,Ⅴ级6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应根据不同病情分级而选用个体化手术方式治疗,并加强术后管理,积极预防并发症。
2005(6).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对该院1997年1月 ̄2005年4月收治的123例、原发性胆囊癌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至今术前早期诊断仍很困难,影像学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其中PET作为新一代综合生物化学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大大提高了早期的诊断率,PET诊断符合率为80%,但费用高难以推广。早期原发性胆囊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晚期原发性胆囊癌根治术后的平均生存时间较姑息性手术者明显为长。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原发性胆囊癌预后的关键,原发性胆囊癌的远期疗效仍无显著改善,扩大根治术可望改善其预后,但需慎重选择病人,对晚期原发性胆囊癌应行积极的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2005(6).
摘要: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网植骨重建术在胸腰椎结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月 ̄2005年1月对46例胸腰椎结核采用一期前路病椎切除,钛网植骨加前路节段固定,并进行正规术后抗痨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均消除,33例伴瘫痪症状的患者神经功能平均恢复2级(Frankel分级),无一例出现感染和复发等并发症,结核治愈率100%;术后3个月时骨性融合率60%,6个月时95%,9个月时达100%。后凸畸形平均矫正度数为23.6°,且随访时纠正度无明显丢失。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加节段固定器治疗严重胸腰椎结核具有减压彻底、重建可靠和复发率低等优点。
2005(6).
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口服辛伐他汀治疗,20mg,1次/d,于服药后4,8周检测血脂并比较分析。结果服用辛伐他汀4、8周后,血清胆固醇(TC)分别降低24.54%,24.39%(P<0.001),甘油三酯(TG)分别降低21.03%、20.66%(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下降33.33%、34.48%(P<0.001),载脂蛋白A1(Apo-A1)分别增加了14.50%、19.85%(P<0.01),即辛伐他汀在降低TC、TG的同时也能降低LDL-C,并有升高Apo-A1的作用。结论辛伐他汀在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中能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一种理想的调脂药物。
2005(6).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复杂性肾鹿角形结石开放手术治愈率和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方法对87例复杂性肾鹿角形结石采用肾盂外膜下分离肾窦肾盂,肾中下1/3无血管处排列锁扣式缝合肾实质后唇全层,切开肾实质,并从肾上盏颈至肾下盏颈作一弧形切口取石,部分借助气压弹道碎石等介入技术(简称联合治疗组),与前期无萎缩性肾切开取石术32例(简称对照治疗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与对照治疗组其术中出血、住院天数、术后肾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短期肾功能损害、结石残留率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320±78)mL,(420±89)mL;(21±2)d,(24±3)d,(11±7)d,(23±6)d;5.7%,43.8%;9.2%,25%;13.8%,53.10%。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复杂性肾鹿角形结石开放手术较理想方法为肾盂肾盏肾中下1/3处肾实质联合切开取石,部分配合气压弹道碎石等介入技术治疗。
2005(6).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的救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该院神经外科自2001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0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恢复良好34例(32.08%),中残25例(23.58%),重残9例(8.49%),植物生存5例(4.72%),病死33例(31.13%)。其中入院时GCS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为3~5分者,病死率为59.38%,6~8分者,病死率为18.92%。结论GCS评分是评估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手术、积极综合治疗是降低伤残率和病死率、提高生存率并改善预后的关键。
2005(6).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对武术散打运动损伤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了练习者足趾部和小腿、膝关节部位的挫、碰伤发生率较高,受伤的主要原因是实战训练、准备活动不足、技术缺点和组织不当等。采用加强素质训练;注意准备活动;遵守训练原则;加强自我保护能力和医务监督等方法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2005(6).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构型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测定58例未经正规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同时利用心脏多普勒技术将左室构型分为4型,观察IR和构型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G0比较,老年EH各组空腹血清胰岛素(FIN)、IR大于G0(P<0.05),ISI小于G0(P<0.05)。EH各组间FIN、IR、ISI差异无显著性(P>0.05)。RWT与IR呈正相关(r=0.34,P<0.05),与ISI呈负相关(r=-0.265,P<0.05)。LVMI与IR、ISI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存在与老年EH患者的各种左室构型中,老年EH患者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与RWT增加密切相关。
2005(6).
摘要:目的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获得GDM的有关知识,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出院后能够进行简单的自我护理与监测。方法举办知识讲座,提供卡片,入院宣教,口头讲解及主管医生配合教育。结果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所了解,帮助解决治疗及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病人对护士工作满意率,提高了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了护士对学习知识的热情。结论健康教育是对GDM有重要影响的基础护理措施。
2005(6).
摘要:该文综述了纳米技术、纳米生物技术的定义,纳米药物载体的相关研究方向和研究进展以及纳米中药的研究方向和优点。
2005(6).
摘要:目的通过开展“影响小白鼠缺氧耐受性因素”设计性实验,探讨机体代谢率对小白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机制,并对学生的科研能力进行初步训练。方法学生自主设计低张性缺氧的小白鼠模型,将小白鼠随机分成三组,分别腹腔注射三种药物:生理盐水(Ⅰ组)、1%咖啡因(Ⅱ组)和0.25%氯丙嗪(Ⅲ组),观察各生命体征,并记录耗氧量。结果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实验,注射咖啡因的小白鼠较注射生理盐水的小白鼠死亡早、代谢率高,注射氯丙嗪的小白鼠较注射生理盐水的小白鼠死亡晚、代谢率低。结论降低机体代谢率对提高小白鼠缺氧耐受性有积极作用。设计性实验能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005(6).
摘要:目的了解课后记对提高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98年9月 ̄2004年8月6届教师授课教案137份课后记,并统计、归类。结果十种课后记内容归纳为五种形式,指导未来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结论教学课后记是对教学工作的自我评价、提升及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
2005(6).
摘要: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提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已日益成为医务工作者研究的课题。该文通过对122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对提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2005(6).
摘要:中国启动医学各专科从事内镜下诊疗的内镜医师——实施资格考试准入持证上岗制,病人就医质量有保障。中国内镜医师分会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实施授权工作,今年底我国第一批统一标准、多专科内镜医师培训基地开学。我国建立内镜设备和器材质量性能价格比专家评价系统,内镜医师分会协助监督内镜消毒灭菌设备和药物,各专科内镜部专家委员会将建立。《中国内镜杂志》和中国内镜医师网站定期公布以上信息。创建“EndoscopicsAward(恩德思)奖”基金会,创办内镜医学研究院,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依法维护内镜专业医师合法权益,中国内镜医师分会是“内镜医师之家”。
2005(6).
摘要:中国实施专科医师执业资格技术准入考试计划——中国内镜医师分会在中国最先启动多专科内镜医师准入资格认证培训,维护内镜专业医师合法权益,提高病人就医质量,为内镜专业医师申办医师执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