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松 , 杨期东 , 刘运海 , 肖波 , 刘尊敬 , 李振国
2005(5).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D62p和IL-6水平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在脑梗死后炎性病理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6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第48h,第6 ̄8天及第15天血浆CD62p和IL-6水平,同期测定对照组为3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血浆CD62p和IL-6水平。所有脑梗死患者依据发病后第48~72h的CT检查结果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发病48h内脑梗死患者血浆CD62p和IL-6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CD62p和IL-6水平随发病后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血浆CD62p水平在发病第2天[(9.25±1.82)ng/mL],第6 ̄8天[(7.12±1.75)ng/mL]和第15天[(3.55±1.43)ng/mL]三个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IL-6水平在发病第2天[(365.4±28.8)pg/mL]与第6 ̄8天[(346.7±28.9)pg/mL]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15天[(308.5±26.9)pg/mL]较第6 ̄8天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浆CD62p和IL-6水平至第15天时仍高于对照组(P<0.01);发病6 ̄8d内血浆CD62p和IL-6水平均和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368,P<0.05和r=0.594,P<0.01),血浆CD62p和IL-6水平呈正相关(r=0.453,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D62p和IL-6升高,二者可能参与了脑缺血炎性病理损伤,CD62p的升高可能与IL-6升高有关,二者水平可能能够反映脑缺血后炎性病理损伤的程度和脑梗死体积大小。
2005(5).
摘要:目的制备与肾脏肿瘤特异性抗原反应单克隆抗体。为诊断和治疗创造条件。方法手术获取肾脏肿瘤组织,研磨后腹腔免疫小鼠,取免疫小鼠脾脏与骨髓瘤细胞Sp2/0常规融合。取上清进行细胞ELISA鉴定并最终经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确实。结果获取2株能特异性识别肾脏肿瘤的单克隆抗体。结论细胞免疫能够获得识别组织特异性抗原抗体,能够为后继实验研究、诊断和治疗打下基础。
2005(5).
摘要:目的评价胆汁TNF-α水平在诊断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78例肝移植受者术后胆汁和血清中的TNF-α基因表达,观察其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结果在急性排斥反应(AR)组,70%的患者在排斥发作时胆汁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与非排斥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当AR经激素冲击治疗逆转后,胆汁TNF-α下降至排斥前的水平。在AR组,仅有2例受者在排斥发作时TNF-α水平升高,与非排斥组相比,血清TNF-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胆汁TNF-α水平可以作为诊断急性排斥反应敏感、较特异及非侵袭性的诊断手段,同时,其水平可作为观察抗排异治疗是否有效的指标。
2005(5).
摘要:目的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毒性与细胞相容性相容性,从而为运用于骨缺损修复提供有关安全性的数据和资料。方法对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进行亚急毒性试验、抑菌试验、热原试验、细胞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等试验。结果此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无毒,无抑菌作用,不引起溶血,不含致热原物质。结论此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细胞相容性
2005(5).
摘要:目的观察甲氧滴滴涕(MXC)对雄性小鼠的生殖系统毒性作用并探讨其毒性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光镜观察喂服MXC小鼠睾丸和附睾的变化,并以生物化学的方法测定氧化损伤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精子活动度和活率降低,畸形率增高,生精小管上皮变薄;睾丸和附睾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下降(P<0.001),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维生素E组各项指标的变化均较21d组的变化小(P<0.05)。结论MXC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可导致睾丸和附睾抗氧化能力下降,脂质过氧化增加,其毒性作用可被维生素E减轻。
2005(5).
摘要:目的观察椎板切除术后用几丁糖(CHT)的同时在椎板缺损处植入人工骨(TCP)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的效果。方法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A、B、C、D四组,制作L4椎板损伤模型,A组硬膜外涂布生理盐水,B组硬膜外涂布几丁糖,C组硬膜外覆盖人工骨,D组硬膜外涂布几丁糖的同时加人工骨覆盖。术后12周经大体观察、生化检查、TGF-β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果几丁糖和人工骨有明显防硬膜外瘢痕粘连的效果。在实验中B、C、D组均优于A组,P<0.01,D组为最佳防粘连方法,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运用几丁糖和人工骨能有效地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及使骨引导因子在局部浓集利于骨缺损的修复。
2005(5).
摘要:目的探讨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导管修复猫动眼神经缺损时,局部应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能否促进神经再生。方法家猫22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CNTF组,对照组。右侧动眼神经制成4mm缺损,NS组、CNTF组分别用PLGA导管+NS、PLGA导管+CNTF修复神经缺损;对照组不修复。比较三组猫动眼神经再生情况。结果术后14周时,NS组有7/9只猫、CNTF组有8/9只猫的动眼神经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大体标本、光镜及电镜显示动眼神经再生成功;CNTF组平均轴突直径较大、轴突通过率较高,与N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LGA导管(明胶海绵、纤维蛋白胶)能有效修复猫颅内段动眼神经缺损;PLGA导管内局部应用CNTF能促进动眼神经再生。
2005(5).
摘要:目的探讨CYP2E1基因多态性对再障遗传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应用病例对照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采用PCR-RFLP和PCR方法分别分析72例再障病人和80例健康对照的CYP2E1的PstΙ和CYP2E1的96bp插入多态性。结果CYP2E1(c1c2,c2c2)基因型在再障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50.00%,45.00%,差异无显著性(P>0.05);CYP2E1的96bp插入多态在再障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41.67%,27.50%,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联合分析时,发现CYP2E1(c1c2,c2c2)+Ins96(+/+,+/-)基因型的个体较正常野生型个体患再障危险性升高(OR值为4.88,P<0.05)。结论CYP2E1(c1c2,c2c2)+Ins96(+/+,+/-)基因型与再障遗传易感性有关,可能在再障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005(5).
摘要:目的探讨血尿酸升高是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独立相关。方法随机抽取该院住院并已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人41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人27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尿酸、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水平。结果冠心病组平均血尿酸、空腹血糖、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脂水平以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且冠心病病程越长,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越高。结论高尿酸血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密切相关,随着冠心病病程的延长,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逐渐升高。
2005(5).
摘要:目的探讨Caspase-3在肾细胞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1例肾细胞癌和12例正常肾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检测肾细胞癌组织中细胞凋亡状况。结果Caspase-3在肾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1.0%,显著低于正常肾组织的83.3%,P<0.05。Caspase-3表达与肾细胞癌表达分期、分级、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肾细胞癌Caspase-3阳性表达者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阴性表达者,P<0.01。结论Cas-pase-3表达减少导致细胞凋亡减少、与肾细胞癌发病有密切关系,但不是肾细胞癌有价值的标记物。
2005(5).
摘要:目的对阿霉素明胶微球(ADM-GMS)的制备工艺及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方法用乳化交联法制备阿霉素明胶微球,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影响制备工艺的各因素。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并对阿霉素明胶微球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药、稳定性等进行了测定。结果微球形态圆整,大小均匀、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69.154μm,87.32%的微球粒径分布在50~120μm。微球平均载药量为2.13%,包封率为42.62%。微球体外降解和释药特性满足要求,且37℃下性质稳定。结论该制备工艺稳定,制得的阿霉素明胶微球有望成为临床用动脉栓塞术治疗癌症的新制剂。
刘冬娥 , 李艳萍 , 邬玲仟 , 邓利 , 陈仙花 , 张怡 , 周庆娥
2005(5).
摘要:目的了解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周期中单侧卵巢对超促排卵效果及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1月 ̄2003年12月3a内在湘雅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ART治疗的30个单侧卵巢病例进行分析,了解ART周期治疗前单侧卵巢切除的原因,比较单侧与双侧卵巢患者超促排卵后获卵数及注射HCG日E2水平、植入率及临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ART治疗前手术切除一侧卵巢的原因以卵巢病变及宫外孕为主,且单侧卵巢超促排卵后促性腺激素(Gn)用量、用药时间、受精率、卵裂率及妊娠率与双侧卵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注射HCG日E2水平及获卵数较双侧卵巢为低(P<0.01)。结论ART周期中单侧卵巢行IVF-ET时虽临床妊娠率与双卵巢无差异,但注射HCG日E2水平及获卵数低于双侧卵巢,因此对良性卵巢病变生育前应尽量采取保守性手术。
2005(5).
摘要:等离子体灭菌方法是最新的物理灭菌方法之一,被称为医疗器械灭菌的发展方向。相对于其他灭菌方法来说,气体等离子体的突出特点是低温、快速灭菌、无残留毒性,对耐湿热和不耐湿热的医疗器械均很适用。本文重点介绍了等离子体的产生、灭菌效果、灭菌机理、灭菌影响因素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2005(5).
摘要:噬菌体随机展示肽库是一类利用丝状噬菌体发展起来的多肽文库。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目前人们已能借助此类文库研究包括抗原决定簇的鉴定、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许多领域的诸多关键性问题。本文简介此类文库的基本作用原理及应用。
2005(5).
摘要:目的介绍血管抑制素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复习国内外文献,从血管生成在肿瘤中的作用,血管抑制的生物效应、体内分布与生成以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作了展望。结果血管抑制素基因对肿瘤的治疗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抗肿瘤策略。结论研究一种高效稳定的血管抑素基运载系统是更好发扬其抗肿瘤作用的保证。
2005(5).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镜治疗前列腺增生84例,随访3 ̄6个月。结果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28.7±2.1)减少至(8.6±2.2)(P<0.01),生活质量评分(Qol)由术前(5.1±0.7)减少至(2.2±0.8)(P<0.05),最大尿流率(Qmax)(9.7±1.8)mL/s增加至(17.9±1.8)mL/s,残余尿量(RU)从术前(139.0±40.8)mL减少至(35.0±10.8)mL。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一种更安全、更有效手术方法。
2005(5).
摘要:目的探讨术尔泰在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并化脓性腹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5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并弥漫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中术尔泰应用组38例(治疗组),未应用术尔泰组37例(对照组)。两组在切除阑尾后,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膜至清亮,吸除残液,治疗组再加用200mL术尔泰浸泡5min吸除残液。腹膜缝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术尔泰及0.3%的稀碘伏切口浸泡3min。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12h后腹胀及粘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发生率。结果治疗组38例中切口感染2例(5.3%),术后12h后腹胀者4例(10.5%),因粘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者1例(2.6%);对照组37例中切口感染10例(27.0%),术后12h后腹胀者27例(73.0%),因粘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者7例(18.9%);二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术尔泰具有抗炎,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和减少肠粘连作用。
2005(5).
摘要:目的探讨胃及空肠造瘘在十二指肠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对该院自1996年11月 ̄2002年11月共收治车祸伤致十二指肠损伤病人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人除常规的综合治疗外,均进行胃造瘘十二指肠引流、减压,空肠造瘘肠内营养及消化液的转流。结果12例病人9例治愈,3例死亡。其中1例因门静脉破裂,肝破裂无法控制的大出血死亡;1例并发ARDS死亡;1例因吻合口漏、出血、不全性肠梗阻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胃及空肠造瘘减少了十二指肠漏的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2005(5).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BPH)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割术(TUPKVP)治疗BPH52例。结果术中出血少,无水中毒,无尿失禁发生;术后疗效满意,提高了高龄高危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TUPKVP是一种新的腔内治疗BPH的创新方法,该术式具有安全性高、易掌握、并发症少及疗效确切等优点。
2005(5).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不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来该院收治的47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资料,根据采用的手术方法(正中开胸VS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分组,比较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引时间、花费、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别。结果全组病例均行手术,正中开胸手术18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27例。其中胸腺瘤23例,占48.9%,畸胎瘤6例,占12.8%,神经源性肿瘤8例,占17%,其他纵隔肿瘤10例,占21.3%。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与正中开胸组比较,出血量、胸引时间、均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较短。结论侧开胸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可以完成所有纵膈区域(除甲状腺)手术,应作为纵膈肿瘤首先考虑的治疗方法;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仍然以正中劈开胸骨行胸腺扩大切除为好。
2005(5).
摘要: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是将大量的DNA片段按预先设计的排列方式固化在载体表面,在一定条件下,与样品中待测的靶基因片段杂交,实现对靶基因信息的快速、自动化、批量化检测。心血管病是一种与多基因有关的复杂性状疾病,其发生、发展与多基因位点变异及多基因表达异常有关。对心血管病的遗传分析需采用高通量DNA检测技术如基因芯片等。该文综述基因芯片在心血管病诊治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2005(5).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危重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00例老年危重住院病人进行甲状腺功能测定,并对各种病种进行比较。结果T3有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差异极有显著性(P<0.01);T4无明显变化,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TSH安全正常,与正常对照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病种间T3、T4、TSH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各种老年危重病人T3均有可能降低,T3降低之因可能系各种危重病人应激过程中机体内分泌系统对疾病的一种代偿性保护反应。
2005(5).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86例糖尿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具有优越性。
2005(5).
摘要: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伴抑郁症状患者,抗抑郁能否改善IBS相关症状。症状程度与抑郁症状相关性。方法将临床诊断为IBS伴抑郁症状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得舒特+诺为+帕罗西汀)和对照组(得舒特+诺为)其中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疗程4 ̄6周。治疗期间记录症状改善情况及Zung氏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2周末、4周末总有效率分别为86.6%、93.3%与对照组比较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治疗组2周末与4周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2周末、4周末Zung氏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BS伴抑郁症状患者抗抑郁治疗有效。
2005(5).
摘要:目的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5例开腹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结果开腹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和客观因素,包括解剖因素、病理因素、技术因素等。加强对每例胆囊切除术的认识,避免引起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提高手术医生的自身素质,可降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结论加强责任心,提高医生对胆囊手术的认识,重视每例胆囊切除术,术中解剖清楚,是预防胆管损伤的关健。
2005(5).
摘要:目的探讨B超诊断纵隔子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子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或三维超声重建成像(3D-US)确诊及分型的14例纵隔子宫的B超声像图分析。结果该组14例中10例B超诊断为部分性纵隔子宫,2例B超诊断为完全性纵隔子宫,1例B超诊断为完全性纵隔子宫合并阴道纵隔,1例正常。B超表现有:子宫体腔内膜分离征象13例,具有两个子宫颈管声像3例,具有阴道纵隔声像1例,当时显示正常1例。结论B超对于纵隔子宫的分型、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05(5).
摘要:目的研究得力生注射液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对3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腔置管引流胸水后注入得力生注射液50 ̄60mL,每周2次。结果完全缓解(CR)13例,部分缓解(PR)20例,有效率(CR+PR)86.8%。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胸痛。结论得力生注射液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2005(5).
摘要:目的分析副伤寒甲的临床及诊断方法。方法对245例副伤寒甲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症状以发热、畏寒、咽痛为主。发热以下午或夜间为甚,驰张热型为主,肺部、肝功能异常较常见,治疗以喹诺酮类和第三代头孢类抗菌素为主。结论由于副伤寒甲症状不典型,消化系统外的临床表现多,容易误诊,要综合分析临床现象,才能尽早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2005(5).
摘要:目的研究防止十二指肠后壁穿透溃疡大出血急诊手术后再出血。方法分析过去十年采用溃疡外置方法及Bancroft手术方式治疗十二指肠后壁穿透溃疡大出血64例。结果试验组无1例再发生出血,而对照组发生再出血率达50%。结论采用溃疡外置治疗十二指肠后壁穿透遗疡大出血,能有效地防止术后近期大出血。
2005(5).
摘要:目的探讨未控制出血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traumaticshock,HTS)的液体复苏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4例未控制出血的HTS患者的液体复苏方法,比较常规液体复苏(n=78)与限制性液体复苏(n=56)两种方法的治愈率、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常规液体复苏组治愈率为61.5%,死亡率为38.5%,ARDS发生率为25.6%,MODS发生率为36.0%。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治愈率为78.6%,死亡率为21.4%,ARDS发生率为9.0%,MODS发生率为18.9%。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能减少未控制出血的HTS患者MODS和ARDS的发生率,提高其治愈率。
2005(5).
摘要:目的通过评估安氏Ⅱ错(牙合)及双颌前突拔牙矫治病例硬组织垂直向的变化,探讨Ⅱ类错牙合及双颌前突的治疗机制,探讨Tweed-Merriffield矫治技术特点及其在具体病例中的具体表现。方法Ⅱ类错牙合及双颌前突患者15例。男2例,女13例;年龄12 ̄24岁,平均17.4岁。拔牙或,采用Tweed-Merrifield技术矫治,并进行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颌骨垂直生长型未改变,SN-MP、FH-MP、PP-MP角有轻微减少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下颌磨牙高度得到控制,表现为FH-OP角SN-OP角略有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矫治结果没有出现不利于Ⅱ类错牙合及双颌前突错颌侧貌的垂直生长;ANB角减少,并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有效的垂直控制,有利于矢状方向的改善。结论Tweed-Merrifield技术通过定向力系统的施行,促使下颌平面、颌平面向逆时针旋转,有利于突侧貌的改善。444484844488
2005(5).
摘要:目的检测人类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导致的染色体病或遗传病。方法人类染色体诊断技术的G显带。外周血肝素抗凝2mL。37℃恒温培养72h,加入浓度为20μg/mL的秋水仙素,常规收获制片显带众数分析。结果发现大Y(大于或等于18号染色体)和女性易性癖为正常核型。结论人类染色体病实验室诊断技术在临床上具备诊断和排除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导致的遗传病,并且可作为产前诊断和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诊断技术。
2005(5).
摘要:通过对2742例全麻术后老年人麻醉恢复期的观察,认为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加强呼吸道管理、维持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稳定、保持老年人正常体温及防治全麻恢复期并发症及适当的镇痛处理,是确保老年人平稳渡过麻醉恢复期的关键。
2005(5).
摘要:中南大学重点实验室的网络是重要的基础设施,承担着整个实验室教学、科研、管理和对外交流等多项重要任务。该文分析了重点实验室网络面临的主要安全隐患,有针对性的对维护网络安全的策略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以建立一套适合重点实验室网络的安全体系。
2005(5).
摘要:中国启动医学各专科从事内镜下诊疗的内镜医师——实施资格考试准入持证上岗制,病人就医质量有保障。中国内镜医师分会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实施授权工作,今年底我国第一批统一标准、多专科内镜医师培训基地开学,我国建立内镜设备和器材质量性能价格比专家评价系统,内镜医师分会协助监督内镜消毒灭菌设备和药物,各专科内镜部专家委员会将建立,《中国内镜杂志》和中国内镜医师网站定期公布以上信息。创建“EndoscopicsAward(恩德思)奖”基金会,创办内镜医学研究院,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依法维护内镜专业医师合法权益,中国内镜医师分会是“内镜医师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