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军 , 方方 , 陈风华 , 高俊伟 , 柳浩然 , 刘劲芳 , 邓永文 , 方加胜
2005(4).
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对脊髓横断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脊髓(胸10)横断损伤对照组(n=7)和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组(n=7)。术后10周,感觉运动区皮质注射10%BDA示踪剂。动物再存活两周后取出相应的脑和脊髓组织,冰冻切片后,采用自由漂浮法行BDA染色显影,光镜观察。两组实验动物均于脊髓横断术后采用BBB评分法定期评估运动功能。结果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组所有大鼠BBB运动功能评分在横断损伤4周以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DA神经束路示踪技术研究显示神经干细胞治疗组7只中的6只大鼠在术后12周有部分BDA阳性标记的皮质脊髓束再生通过脊髓横断损伤部位,而对照组大鼠均未见再生的皮质脊髓束通过。结论在脊髓横断损伤后应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明显改善损伤的运动功能。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促进了皮质脊髓束的再生并重新建立了部分神经纤维联系。BDA神经束路示踪技术为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了解剖形态学依据。
2005(4).
摘要: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功能Ⅱ~Ⅳ级的患者40例,入院后每日观察心率及血压,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T组,20例)和卡维地洛组(CA组,20例),院外随访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做超声心动图进行比较。结果T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分数(FS%)、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E波峰值流速与A波峰值流速之比(E/A)明显提高(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mm)]、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mm)]及等容舒张时间(IRT)明显缩小及缩短(P<0.05);CA组治疗后较治疗前LVEF、FS、E/A显著增加(P<0.05,LVEDd、LVESd及IRT明显缩小及缩短(P<0.05;CA组与T组疗效比较:CA组△LVEF、△FS、△E/A显著大于T组(,P<0.05),△LVEDd、△LVESd、△IRT显著大于T组(P<0.05)。结论ACEI类药物可抑制心衰患者的心脏重构,改善心功能,卡维地洛与ACEI类药物和用对改善心脏的结构及功能则显著优于单用ACEI类药。
2005(4).
摘要:目的分析侧支循环对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并发症及生存率的影响,探讨影响侧支循环的可能预测因素。方法该院近10年因前壁心肌梗死而行冠脉动脉造影示前降支TIMI血流0-1级者且院内存活并行冠脉血运重建术(PTCA、STENT或CABG术)者138例,将冠状动脉影像学示前降支无侧支循环或只有局限于小分支的侧支循环者分为第1组(n=86),前降支主干部分或完全经侧支循环显影者分为第2组(n=52)。比较两组的临床情况、左室射血分数,并进行定期随诊观察临床预后。结果侧支循环与性别、年龄、糖尿病史无相关性,侧支循环良好组完全闭塞性病变和多支病变发生率增高,梗塞前心绞痛史和非Q波心肌梗死在侧支循环良好的患者更多见;且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更好;在随诊中侧支循环良好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有进一步改善;侧支循环良好者院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两者在死亡率及临床心脏事件上侧支循环良好者均较低。结论侧支循环良好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恢复更好,长期死亡率及患病率更低,多支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有梗塞前心绞痛史的患者存在良好侧支循环的可能更大。
2005(4).
摘要:目的观察海普林软膏对浅Ⅱ°、深Ⅱ°烧伤创面愈合后新生皮肤的护理作用和预防疤痕组织过度增生及止痒保湿作用。方法在180例Ⅱ°烧伤(浅Ⅱ°60例,深Ⅱ°120例)创面愈合后一周内开始外用海普林软膏2,3次/(d浅Ⅱ°病例2次/d,深Ⅱ°病例3次/d),其中60例深Ⅱ°创面愈合后单独外用海普林软膏,另60例深Ⅱ°创面愈合后外用海普林软膏3次/d,适时配合加压或超声治疗。浅Ⅱ°创面愈合处治疗2周,深Ⅱ°创面愈合处治疗6个月。观察评定治疗效果。结果单用海普林软膏对Ⅱ°烧伤愈合处保湿、防止干燥脱屑有效率达100%、缓解疤痕痒痛症状有效率分别达91.67%及90%,防止创面皲裂有效率达96.67%,预防疤痕过度增生有效率达76.67%。外用海普林软膏配合超声或加压治疗预防疤痕过度增生有效率达91.67%,明显优于单用海普林软膏组。结论Ⅱ°烧伤创面愈合后,早期应用海普林软膏可保持新生皮肤湿润,防止干燥、脱屑及皲裂,可缓解疤痕痒痛症状及预防疤痕过度增生,配合超声或加压治疗预防疤痕过度增生则疗效更佳。
2005(4).
摘要:目的评价Kaneda内固定装置与Z-plate内固定钢板系统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2例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伤员,其中Kaneda内固定30例;Z-plate钢板内固定32例。结果两组伤员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手术出血量Z-plate组与Kaneda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6.6个月(6 ̄20个月)。术后平均植骨融合时间、术后长期后凸矫正度丢失Z-plate组与Kaneda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伤员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占小组例数),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Z-plate组与Kaned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前路手术内固定器均具有良好的减压、固定效果。Z-plate内固定钢板系统较之Kaneda固定装置手术操作简单,植入方便,可减少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
2005(4).
摘要:目的探讨楔形因子与射野大小及不规则射野之间的关系。方法用PTW剂量仪及电离室对北京医研所BJ-6B直线加速器的一楔合成60°楔形板不同照射野及不规则射野的楔形因子进行测量。结果BJ-6B直线加速器一楔合成楔形板其楔形因子随射大小变化而变化,并且其楔形因子随不规则射野的变化,X和Y方向上都有变化。结论在放射治疗计算中,一定要重视射野大小及不规则野对楔形因子的影响。
2005(4).
摘要:目的了解椎间盘切除与椎间孔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探讨人工椎间盘置换(ADR)对椎间孔形态学改变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7例新鲜尸体腰段标本,采用生物力学方法,对腰椎完整组、髓核摘除组、及ADR组的腰椎节段,在加载负荷为2000N的工况下,于中立位、前屈、后伸、侧弯不同体位时测量L4/5椎间孔高度、最大和最小宽度的改变,对其各组位移及载荷前后的运动范围(ROM)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完整组腰椎的前屈、后伸、侧弯使椎间孔的最大、最小宽度及高度有显著影响。髓核摘除组在载荷前后,其椎间孔的高度、最大宽度的ROM均明显加大,与完整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前屈及对侧弯时,其高度、最大宽度和最小宽度的改变与其它两组相反。ADR组椎间孔的高度、最大宽度在各种运动时,ROM与完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腰椎的屈曲运动增加椎间孔的孔径,后伸时则减少;同侧弯减少椎间孔的孔径而对侧弯增加该侧椎间孔的孔径。椎间盘切除后,可引起腰椎间孔孔经的减少;在相同载荷下,椎间孔的变化范围明显加大。ADR进行椎间盘重建后,椎间孔形态学改变接近正常组,提示ADR能基本恢复椎间孔的正常生理形态,达到生物力学性能的重建。
2005(4).
摘要:目的比较七氟醚(Sevoflurane)和氟烷(Halothane)对小儿斜视矫正术眼心、眼呼吸反射程度的影响。方法60例2 ̄8岁拟在吸入全麻下行斜视矫正术的小儿随机分为七氟醚-N2O-O2麻醉组(S组,n=30)和氟烷-N2O-O2麻醉组(H组,n=30),所有小儿均使用喉罩并保留自主呼吸。分别于手术野消毒铺单后和牵拉眼肌期间记录眼心反射(oculocardiacreflex,OCR)指标(HR,心律失常、MAP)和眼呼吸反射(oculorespiratoryreflex,ORR)指标(RR,SpO2,PETCO2)。以消毒铺单后的数值作基础值。结果S组基础HR高于H组[SvsH(:119±23)v(s108±20),P<0.05];与基础值比较,牵拉眼肌期间两组病人HR急剧降低[S(:119±23)(vs95±13),P<0.01;H(:108±20)(vs75±15,P<0.01],但OCR期间S组最低HR明显高于H组[SvsH(:95±13)v(s75±15),P<0.01];S组OCR发生率和OCR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H组(OCR发生率:SvsH:41%vs79%,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SvsH:4%vs20%,P<0.01)。两组病人OCR期间RR明显低于基础值[S(:32.3±3.0)(vs38.0±2.2),P<0.05,H(:28.0±3.7)v(s34.5±3.0),P<0.05],但S组基础RR和OCR期间最低RR均高于H组(P<0.05)。结论小儿斜视矫正术中,部分小儿经历了急剧的眼心、眼呼吸反射。七氟醚组眼心、眼呼吸反射程度明显低于氟烷组,七氟醚是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术较安全的一种新型吸入麻醉剂。
2005(4).
摘要:目的阐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正常人颊黏膜成纤维细胞(NM-FB)及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患者颊黏膜成纤维细胞(OSF-FB)的生长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取6例OSF患者及5例正常人颊黏膜组织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并传代,采用MTT法及羟脯氨酸试剂盒分别测定TNF-α处理后NM-FB及OSF-FB的生长增殖及羟脯氨酸合成情况,并在电镜下观察NM-FB及OSF-FB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OSF-FB羟脯氨酸合成量明显大于NM-FB(P<0.01),浓度为100u/mL、1000u/mL及10000u/mL的TNF-α均能有效刺激NM-FB及OSF-FB的增殖及羟脯氨酸合成(P<0.05),电镜下亦可观察到TNF-α作用后,细胞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明显增多,粗面内质网池扩张,线粒体旺盛。结论TNF-α有可能通过促进NM-FB及OSF-FB的增殖及胶原合成,启动OSF发生并推动其发展。
2005(4).
摘要:目的对国产盐酸二甲双胍片剂的生物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方法,用HPLC-UV法对国产和进口盐酸二甲双胍片在1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中的血药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国产与进口盐酸二甲双胍片的AUC0→t,AUC0→∞,Cmax,tmax,T1/2分别是(:10189±2743)(,10436±3004)h·ng/mL(;11269±3077)(,11486±3238)h·ng/mL(;1650±493)(,1624±469)ng/mL(;11.5±3.2),(11.2±3.1)h(;4.34±1.23)(,4.70±1.08)h。国产盐酸二甲双胍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是98.42%。国产和进口盐酸二甲双胍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国产和进口盐酸二甲双胍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林艳辉 , 郭小健 , 朱晓华 , 曾军 , 陈百华 , 唐罗生
2005(4).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acetonide,TA)对显著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选择来该院门诊就医的12例显著性黄斑水肿患者,予玻璃体腔注射4mg曲安奈德,分别于术前、术后1d、1、4及12周进行视力、眼压、FFA、HRT-II检查并加以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4及12周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HRT-II与术前比较好转,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4周、12周眼压较术前升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d眼压较术前升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FFA显示黄斑水肿程度较术前减轻,渗漏减少。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对显著性黄斑水肿有明确疗效。
2005(4).
摘要:目的研究女性减肥者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了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社会支持量表。结果女性减肥者SCL-90得分、N分、P分比正常对照组高,主观支持得分比正常对照组低;女性减肥者的心理状况与神经质、精神质人格明显正相关,与主观支持明显负相关,与体重指数无相关性。结论女性减肥者,不管是否为单纯性肥胖,都存在心理问题,且与特定的人格和社会支持有关,与体重指数不相关。
2005(4).
摘要: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衍生出DNA测序、DNA突变以及基因定位和克隆的各种方法。生物芯片则是当代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它对基础研究以及在医学上对疾病分子的探索,开拓了临床新的诊断和治疗手段。该文就这些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2005(4).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急腹症的适应症、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2004年6月 ̄2005年2月间的72例妇科急腹症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2例妇科急腹症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均保留了输卵管,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妇科急腹症时应用腹腔镜技术有诊断治疗双重价值。腹腔镜手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用氨甲喋吟(MTX)能起到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效果。急诊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及少见异位妊娠也是安全可行的。
2005(4).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尽早发现复发转移的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158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临床资料,包括最先发生复发转移的部位及其发现方法。结果125例在常规定期随诊时发现复发转移,其中通过影像学或血液学检查发现95例,体查发现30例。25例因症状而就诊,8例经自查发现病变。结论乳腺癌术后定期随诊是尽早发现复发转移的主要方法,其中一定的影像学和血液学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2005(4).
摘要:目的观察妇炎净洗液对外阴炎、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和非特异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用试管法测定妇炎净最低抑菌浓度(MIC),临床观察186例外阴炎、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和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妇炎净洗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MIC为1∶16,临床观察186例外阴炎、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和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经妇炎净治疗后有效率达92.47%。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对妇炎净洗液高度敏感;妇炎净洗液对外阴炎、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和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疗效良好,安全可靠。
2005(4).
摘要:目的评价低分子量肝素(法安明)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U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及治疗组(法安明+阿司匹林),疗程为1周。结果1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87.5%,对照组66.7(%P<0.05);观察2周治疗组无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发生2例(8.3%);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法安明,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且安全方便。
2005(4).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加味生脉散对鼻咽癌急性放射反应的作用。方法将80例初治鼻咽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单放组)和放疗配合加味生脉散口服组(生脉组),每组各40例,进行唾液分泌量的测定及急性口腔黏膜反应的对比观察。结果鼻咽癌患者放疗前无明显唾液腺功能障碍,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分泌量逐渐减少,但生脉组减少速度明显缓慢且程度轻,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脉组和单放组急性口腔黏膜反应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加味生脉散可减轻鼻咽癌患者急性口腔黏膜反应,保护唾液腺的功能。
2005(4).
摘要: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拟行择期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小儿患者40例,随机分为静脉全麻组(不插管()I组,n=20),气管插管全麻组(II组,n=20)。I组采用异丙酚和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术中面罩给氧,保持自主呼吸。II组给予咪唑安定、氯胺酮、芬太尼及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气管插管控制呼吸。结果I组麻醉诱导快,术中呼吸循环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清醒快;II组诱导及清醒时间长,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高。结论异丙酚和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下小儿疝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
2005(4).
摘要:目的探讨肾损伤的诊治效果。方法对159例肾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超检查113例,阳性率70.0%;双倍剂量IVU检查22例,阳性率63.3%;CT检查55例,阳性率100%;保守治疗127例,治愈124例,死亡3例;手术治疗28例,治愈25例,死亡3例;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4例,全部治愈。结论尿液和B超检查快捷、方便,应作为常规筛选检查。CT检查确诊率高,应作为重度肾损伤和术前的常规检查。保守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严格控制开放手术,可减少切肾率。
2005(4).
摘要:目的总结晚期肿瘤患者全身热疗围麻醉期的液体管理特点。方法100例晚期肿瘤患者,全麻后采用ET-Speac远红外线辐射仓进行全身热疗,常规监测ECG、SpO2、PETCO2、IBP、CVP、动脉血气及血糖。在体温升至39℃之前为扩容阶段,补充治疗前体液累计缺失量和CVE;之后为维持阶段,补充治疗中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输液晶体胶体比例为2、3∶1,适量给予果糖和高渗糖液。结果100例患者治疗中平均输液(5231±1005)mL,尿量(1734±563)mL;术中并发症:心衰13例,间质性肺水肿2例,低血压21例,中心静脉压升高41例,心率增快100例。结论为防治围麻醉期心衰、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提出扩容阶段+维持阶段的液体管理方案。并提倡扩容阶段延长时间,充分扩容;维持阶段液体负平衡的原则。
2005(4).
摘要:目的比较霉酚酸酯与盐酸氮芥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48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MMF治疗组(A组)和盐酸氮芥治疗组(B组)。A组采用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MMF联合治疗,B组采用标准剂量糖皮质激素+盐酸氮芥联合治疗,随访时间3个月 ̄2a不等。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测定血浆白蛋白、血肌酐、血脂全套、24h尿蛋白定量和血常规。结果两组治疗3、6和12个月后,病情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尿蛋白明显减少(P<0.05),血浆白蛋白明显升高(P<0.05);治疗初始阶段,3个月时A组患者尿蛋白下降和血浆白蛋白上升幅度较大,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6个月和12个月后则尿蛋白和血浆白蛋白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少于盐酸氮芥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MMF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与盐酸氮芥效果相似,但副作用较小,为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非常有前途的药物。
2005(4).
摘要:目的评价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来应用血液透析治疗45例ARF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45例,治愈31例(68.9%),好转7例(15.6%),死亡7例(15.6%)),并发症:低血压14例次,穿刺部位渗血或血肿11例次,热原反应6例次,透析器阻塞1例。结论血液透析是治疗ARF的有效措施,能明显缓解病情,提高ARF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05(4).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方法从几个方面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失败的病例资料。结果15例股骨骨折病例中内固定器材选用普通钢板5例,国产加压钢板10例,术后钢板断裂9例,钢板弯曲、螺钉拔出或断裂6例,发生骨折不愈合12例,再骨折3例;经采用加压钢板、髓内钉固定、植骨再次手术等措施均获痊愈。结论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失败原因较多,主要是医源性因素即技术性因素,钢板的选择及术后处理等方面也不容忽视。
康深松 , 张正文 , 牛扶幼 , 陈言汤 , 丑海燕 , 翟宏峰
2005(4).
摘要:目的探索颜面部跨美容单位病变的修复方法。方法对全颜面瘢痕、跨眉和下睑区、跨眉和额区、跨鼻唇沟区和鼻部良性病变切除后创面40例按美容单位进行了修复。颜面部按前额区、鼻区、上唇区、下唇和颏区、眼周区和颧颊区为美容亚单位,跨眉和下睑区按一整体单位,跨眉和额区按眉区和额区两个亚单位,跨鼻唇沟区按鼻唇沟外侧和内侧两亚单位,鼻部按Burget鼻美容亚单位进行修复。根据解剖位置分别采用皮片移植或联合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进行修复。结果多数病变修复后疗效满意;部分病变修复后于缝接处出现瘢痕增生,经Ⅱ期修整后疗效满意。术后面部轮廓清楚,表情自然。切口瘢痕得到最大程度掩饰。结论按美容单位修复面部跨区病变符合美容原则,是一较好的方法。
2005(4).
摘要:目的探讨金-瓷修复体瓷裂或瓷崩的原因。方法随机选择临床47例前牙和后牙瓷裂或瓷崩失败病例,记录修复体损坏的部位,分析产生失败的原因。结果瓷裂或瓷崩发生在前牙唇面的病例数为8例,发生在前牙切缘部位的有4例,发生在前牙舌侧部位的有3例,发生在后牙牙合面部位的有10例,发生在后牙颊舌面部位的有22例。结论金-瓷修复体瓷裂是由于临床设计不当、牙体预备不妥及制作不合要求造成的。
2005(4).
摘要:目的总结中心静脉置管(CVT)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探讨导管的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a间该院血液净化中心对70例急慢性肾衰患者,穿刺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三个部位CVT共72例次,其中颈内静脉20例,颈外静脉21例,股静脉31例。结果导管留置时间,颈外静脉1 ̄19个月,颈内静脉3d ̄20个月,股静脉1 ̄38d。CVT并发症发生率为5.5%,其中感染(2.7%),血流不畅(1.4%),出血(1.4%)。结论血液净化应用CVT有快捷、安全的优点,导管留置时间:颈外静脉和颈内静脉差异无显著性,但比股静脉明显延长,并发症的发生率:股静脉最高。
2005(4).
摘要:目的探讨顺行法静脉溶栓治疗恶性肿瘤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恶性肿瘤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选择患肢足背浅静脉推注尿激酶,同时合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治疗,疗程7 ̄14d;观察疗效以及有无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结果痊愈16例(70%),基本治愈4例(17%),好转2例(8.7%),无效1例(4.3%)。治疗期间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改善,未发现出血倾向及过敏反应。结论顺行法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简便、安全、有效。
2005(4).
摘要:目的探讨碘12(5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B、C期各类恶性肿瘤行根治性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或姑息性手术在肿瘤部位直接植入125I粒子,以及CT引导下将125I粒子直接植入肺癌组织中。术后观察血象,临床表现,定期复查B超、X线及CT,了解肿瘤复发或转移情况。结果16例中存活时间最长达37个月。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的,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2005(4).
摘要:目的探讨延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预后的影响。将78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0.50的AMI患者分为PTCA组(n=39)和非PTCA组(n=39),PTCA组于发病后7 ̄32d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随访两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与非PTCA组相比,PTCA组患者在不稳定性心绞痛(12.8%,46.2%,P<0.01),临床心功能改善(74.4%,35.9%,P<0.01)、死亡(7.7%,17.9%,P<0.01)、LVEF上升的例数(66.7%,28.2%,P<0.01)及复合终点事件(35.9%,74.4%,P<0.01)方面明显改善,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MI后延迟PTCA和支架置入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成功率高,能改善病人的预后,有利于心功能恢复。
郭继雄 , 邓维成 , 刘佳新 , 丁国剑 , 孔国庆 , 朱金华
2005(4).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307例大肠癌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左半结肠根治术116例,右半结肠根治术77例,Mile's术87例,横结肠切除术15例,一期切除近端造瘘7例,单纯造瘘5例。结果239例得到随访,随访6 ̄120个月,5年生存率41%。死亡原因:局部复发44例,肝转移2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7例,其它21例。结论提高大肠癌早期诊断率有重要临床价值,手术方式应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术式,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者在条件许可时,无论左半结肠还是右半结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靠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已成为治疗直肠癌的金标准。
段春岳 , 张彦新 , 贺鑫 , 谷兰 , 杨小松 , 邓恭华 , 邹江
2005(4).
摘要: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通过应试来选拔人才的教育观念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教育界通过自我反思,针对当前的教育现状,特别是应试教育暴露出来的弊端,提出了素质教育。在各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和教育层次,素质教育应该有不同的重点和手段。大学阶段,教育目标具有明显的专业倾向,教育内容也具有显著的专业特点。对身心发育跨入成熟期的医学生来讲,素质教育理应结合专业教育步入一个较高的阶段。在实验教学方面,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过渡到设计性实验,是医学实验教学体制的必然转变。这一转变,也必将成为科研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的前奏。
2005(4).
摘要:生物医学工程是理、工、医相结合的高度综合性边缘交叉学科,在中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尽管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和国外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尤其是新的历史时期信息化与产业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使把推动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本文就结合BME学科特点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谈谈推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的几点看法。
2005(4).
摘要:远程医疗在国内外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人们传统的就医模式,也为临床医学教学中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该文简要介绍了远程医疗网络的设置及会诊界面,并提出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远程医疗与医院局域网结合,建立教学资源库、教学网、教师个人网页、课程网页和在线考评系统。
2005(4).
摘要: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培养出高素质、对社会有用的高级医学人才,如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促进和补充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七年制外科临床教学中开展第二课堂教育的实践,通过与学生加强交流,组织临床知识和技能比赛,建立专门网站,举行外语科普讲座以及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等多种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认识到第二课堂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配套的政策和措施;因材施教,注重第二课堂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及个性化的特点。
2005(4).
摘要: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多发病,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本文通过分析中医古代各家论述和近年来医学文献及相关临床研究,探讨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属虚证者偏多,包括肝肾虚、脾虚和气血虚,治疗上应多从虚论治。
2005(4).
摘要:以标准化管理为核心,健全病案科室各环节功能;以"质量第一"为出发点,突出岗位责任制的主导作用,保证病案管理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果。通过对医院病案管理系统进行最优规划、最优管理、最优控制。医院使病案管理控制真正制度化和法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