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
摘要:该文通过缩合、偶联、自由基聚合等方法制备出了聚乙二醇(PEG)接枝或嵌段的可生物降解共聚物,分别为:聚(D,L-乳酸)-聚乙二醇二嵌段共聚物(PEDLLA)和聚(L-乳酸)-聚乙二醇二嵌段共聚物(PELLA),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PECL),聚乙二醇-聚己二酸酐嵌段共聚物,聚(-氰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PECA),壳聚糖-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PECS)。这些嵌段或接枝共聚物都能够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作为疏水性药物和生物药物的纳米载体,具有优良的性能。该文采用固相熔融分散法、自乳化溶剂蒸发法、透析法及复乳法制备出了疏水性药物的纳米胶束,采用复乳法制备出胰岛素纳米粒,研究表明这些药物纳米粒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粒径小且分布较窄、药物包封率高。通过胶束型纳米药物的释放行为的研究,笔者开发了组合聚合物纳米药物胶束控制药物释放的有效方法。体外经鼠皮透皮吸收试验结果表明,这种载有药物的聚合物组装胶束能够以完整的形态通过鼠皮,具有传递药物经皮释放的功能性。
2005(2).
摘要:纳米生物技术将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相集成,是现代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基于自然界原型的纳米生物材料、分子马达、芯片技术、纳米生物探针等纳米生物技术取得了迅速发展。本课题组参加了欧盟第六框架计划中的(NACBO)项目,它是建立在以前的研究基础之上,集中了各成员国在该研究领域的领先技术及顶尖专业技术人员,如纳米材料的自组装技术、纳米生物技术、多功能纳米生物材料研究的基础知识,纳米材料的包覆手段与材料、生物体与非生物体之间的界面研究等等。欧盟第六框架计划旨在集中各合作方在各领域的专家和先进技术,加入此框架的成员国的研究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在各成员国之间具有通用性,可以相互使用,互通有无,使资源得到几乎完全应用。本课题组作为中国在纳米生物学领域唯一的参与者,具备得天独厚的研究条件,在对整个合作研究做出自己应尽的义务同时,还将利用其他成员国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开展研究,利国利民。本课题组主要在有机功能性材料的研究方面承担责任。EPR(ElectronicParamagneticResonance)氧生物医学传感器是一类具有在线检测能力的传感器,它是利用生物体组织的不同氧分压(或氧含量)来实施对异常组织、肿瘤组织的检测。近年来,EPR在生物体系中氧含量的测定中表现出独特性,提供了全?
2005(2).
摘要:根据中药成分复杂、选择性低等特点,以纳米技术为平台,建立新型中药传输体系是目前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纳米中药制剂的研究在我们实验室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采用反相溶剂蒸发法制备了卡铂脂质体冻干剂,脂质体的粒径为500~700nm,包封率为30%+5%,在-20℃冰箱可稳定6个月。ICP-MS研究表明卡铂脂质体冻干剂主要靶向肺,同时静脉注射后对家兔血管无刺激性反应。采用微乳液聚合制备了载灯盏花素聚丙烯酸酯纳米粒,其平均粒径为50nm,表面电势为-27.2mv,平均包封率为87.57%,体外释放研究表明,直到7h后,药物才全部释放,同普通片剂相比,载药纳米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在制剂过程中,我们成功建立了用毛细管电泳法,指纹图谱,HPLC和UV等方法来测定纳米体系中药物含量的方法;而且,采用HPLC/MS/MS和HPLC/MS法测定并分析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行为。另外,我们已开展了秋水仙碱脂质体和雷公藤内酯聚合物纳米制剂等的研究,目前相关工作进展顺利。虽然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药制剂的研发工作刚刚起步,但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纳米中药制剂一定会开创中药制剂的新局面,能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5(2).
摘要:综述了可降解、可吸收性骨科材料的新发展。重点介绍了当前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主要对自增强聚乳酸、珊瑚羟基磷灰石和天然氨基酸聚合物等可降解吸收骨科材料的性质、用途等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对可降解吸收骨科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认为随着近年来“绿色化工”的发展以天然材料作为合成原料的骨科材料将是可降解可吸收骨科材料的发展趋势。
2005(2).
摘要:目的观察在动物体内静脉注射不同单抗结合1033或生物素加DOTA以及111In后其血药代差异。同时比较荷瘤大鼠与非荷瘤大鼠对血药代影响。方法该实验包括65只非荷瘤大鼠及15只荷瘤大鼠。非荷瘤大鼠分为4组:I组-单抗Rituximab组;Ⅱ组-单抗BR96组;Ⅲ组-单抗Trastuzumab组;IV组-单抗hMN14组。前3组使用新型三功能螯合剂1033结合放射性核素111In,对它们的血及全身放射性活度进行了比较;同时,对三个可解释早期血药代不同的脏器中的放射性活度进行了比较。第4组中使用了不同的螯合剂DOTA,结合相同的放射性核素111In,将其血、全身以及各脏器中的放射性活度与前3组进行了对比。另外,比较了15只荷瘤大鼠的血药代与非荷瘤大鼠的血药代。结果前3组之间的血药代无差异显著性,全身及脏器中的放射性活度也相似。但是,第4组中的血、全身及脏器中的放射性活度有明显的不同;血及全身放射性活度下降较快,肝中的放射性活度较高。荷瘤大鼠的血药代与非荷瘤大鼠的血药代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单抗使用新型三功能螯合剂1033后血药代未发现显著性差异,即可用一种单抗的血药代来代替其他单抗的血药代来决定体外免疫吸附柱的最佳实施时间。该动物模型足够敏感来区别不同的血药代,小肿瘤并不改变单抗的血药代。
2005(2).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年龄人群上消化道内镜下诊治术前镇静时的用药量及镇静效果,探讨在青年人群中实施镇静性上消化道内镜术的镇静特点。方法共266人(18-60岁)接受镇静性上消化道内镜术,分为A组(青年组,n=168,18~35岁)及B组(n=98,36~60岁)。术前均给予利多卡因咽喉麻醉及吸氧,内镜术前均给予咪唑安定0.02~0.05mg/kg(Range1.0~1.5mg),异丙酚0.5~2.5mg/kg(Range40~175mg),待受检者呼之不能应答,睫毛反射消失、氧饱和度>95%开始进镜,术中酌情追加异丙酚用量。结果A组(青年组)异丙酚初始剂量及总剂量均显著高于B组(P<0.001);患者评估两组均有较好的镇静质量及记忆缺失效果,操作者评估A组镇静质量明显低于B组(P<0.001);两组相比血压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脉率、氧饱和度差异亦无显著性;两组脉率、血压、氧饱和度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实施镇静性上消化道内镜术时,青年人群异丙酚用量明显增加。如果适当增加青年人群咪唑安定的剂量,同时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可望保证镇静质量、更好地诱导麻醉,使内镜操作过程更顺利。
2005(2).
摘要:目的该实验通过对正常Wistar大鼠脑组织进行光动力学治疗时,观察全身低温对正常脑组织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将34只Wistar大鼠分成3组,低温组,正常组,对照组。所有3组均在显微镜下颅骨开窗,在激光照射前4h腹腔注射血卟啉衍生物,激光照射,对照组只注射血卟啉衍生物,不行激光照射。激光照射24h后灌注固定,以照射中心冠状切取脑组织,观察激光照射区形态学改变及测量皮层损害深度。结果低温组和正常温组均可见神经元损伤及片状出血,对照组未见损伤,低温组皮层损害的深度明显浅于正常温组(P<0.001)。结论提示轻度低温能减轻光动力学疗法时对正常脑组织的损害。
2005(2).
摘要:目的位于脉络丛上的瘦素受体是血液中瘦素进入脑脊液的通道。该文研究了肥胖患者和正常人脑脊液/血清瘦素浓度的比值,探讨肥胖患者瘦素受体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RIA方法测定40例肥胖患者和50例正常人脑脊液和血清中的瘦素浓度。结果40例肥胖患者平均血清浓度为(40.2±8.6)ng/mL,50例正常人为(9.6±1.5)ng/mL,肥胖组脑脊液瘦素浓度为(0.337±0.040)ng/mL,正常组为(0.289±0.026)ng/mL,脑脊液/血清浓度比值,肥胖组与正常组相应为0.0084和0.0270,正常人是肥胖患者的3.2倍。结论血清瘦素通过其受体进入脑脊液,作用于弓状核引起体重下降,肥胖患者脑脊液/血清瘦素比值下降,反映肥胖患者的瘦素通过受体进入脑脊液的能力已经饱和,提示这可能是发生瘦素抵抗的原因。
2005(2).
摘要:目的利用油酸型急性肺损伤模型,研究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8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油酸组(O组n=9)静脉注射分析纯油酸0.12mL/kg,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乌司他丁组(U组n=9)静脉注射乌司他丁50000u/kg后立即静脉注射油酸0.12mL/kg,然后,再予乌司他丁5000u/(kg·h)持续静脉输注。两组皆在操作完成稳定10min后(基础值)及注射油酸完毕后30、60、120、180和240min抽静脉血测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活性氧含量和测血液中性粒细胞计数,抽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动物注射油酸5h后处死取肺组织,观察肺病理变化。结果两组的MPO、MDA、活性氧含量和PaCO2在注射油酸后逐渐上升,PaO2逐渐下降。O组上述各指标的值的变化趋势大于U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O组血液中性粒细胞计数在注射油酸后30min和60min下降极明显(P<0.01)。处死动物后观察肺病理变化,U组损害较轻。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急性肺损伤时中性粒细胞在肺内的聚集,减少髓过氧化物酶及氧自由基的生成和释放,减轻肺损伤。
2005(2).
摘要:目的评价胆管空肠吻合术一期缝合的合理性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1年1月~2002年8月胆管空肠吻合手术的病例、一期缝合87例与放置T管引流的60例进行比较。结果2组无死亡病例,术后无出血或胆漏。一期缝合组术后伤口换药次数3.81次,平均输液4.92d、平均输液量8.75L、平均住院8.23d、恢复正常生活12.70d;与T管引流组的术后平均伤口换药次数6.21次,平均输液7.51d、平均输液量12.50L、平均住院13.0d、恢复正常生活时间29.5d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访3~36个月,平均25个月无1例发现残石以及胆道狭窄。结论在有选择的病例中,胆管空肠吻合术不放置T管是可行的。
2005(2).
摘要:目的建立成年男性腰椎L4/5运动节段有限元模型,用于进一步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将CT扫描的腰椎图像结合人体解剖学数据通过3DSMAX建模建立正常中国男性L4/5运动节段的三维模型,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转移成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了正常中国男性L4/5运动节段有限元模型,模型总节点数为2120个,包括1728个Solid单元,592个Area单元,50个Link单元。结论通过CT断层扫描、图像数字化处理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法,可以建立腰椎运动节段的有限元模型,用于脊柱生物力学的研究。
2005(2).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Ollier氏切口治疗累及髋臼负重顶的前后柱骨折的疗效。方法24例患者均为累及负重顶的复杂髋臼骨折,全部经Ollier氏切口显露髋臼的前后柱,同时做复位,重建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24例患者根据Matta标准,髋臼均达到解剖复位,术后8周即可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术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累及髋臼负重顶的骨折,可采用Ollier氏切口,一期开放复位内固定,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康华 , 文霆 , 廖前德 , 邓展生 , 张宏其 , 胡建中 , 雷光华
2005(2).
摘要:目的评价Grosse-Kempf带锁髓内钉(G-K钉)、加压钢板2种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对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7月~2003年6月采用2种内固定方法治疗79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的恢复情况,对骨折愈合时间、优良率和感染率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4~25个月。加压钢板治疗的35例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6个月,优良率85.8%,感染率为8.6%;G-K钉治疗的44例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5个月,优良率95.5%,感染率为2.2%。2组在骨折愈合时间、优良率和感染率上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G-K钉固定更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是目前治疗各种类型股骨干骨折的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2005(2).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之临床效果。方法将以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60例为治疗组,对照以传统骨瓣开颅术治疗的60例,比较二组疗效。两组术前术后均采用脱水、适度/过度换气、抗炎、止血、护脑等治疗。半年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良好60.00%,中残15%,重残8.33%,植物生存0,总有效率83.33%,死亡率16.66%;对照组良好30.00%,中残13.33%,重残10.00%,植物生存6.66%,总有效率53.33%,死亡率40.00%。二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提高成功率,降低死亡、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2005(2).
摘要:支架材料是骨组织工程中的关键环节,支架材料与许多可降解材料一起也在进行研究和探讨。该文对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高分子材料、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优缺点和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2005(2).
摘要:作为一门重要的微创外科技术,内镜手术近年来在外科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手术机器人的出现,借助其动作精确、工作可靠及具有智能化的优点为进一步完善内镜手术提供了新的途经。该文从系统的组成、临床应用两方面详细介绍了手术机器人目前的状态,并对其优势与不足进行了评价。
2005(2).
摘要:目的探讨虚证冠心病心绞痛血气分析与中医辩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9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阴虚、气虚、阳虚分为三组,另选25名正常人作对照组,分别检测红细胞比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结果心气虚证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升高,红细胞比积下降。心阳虚证红细胞比积、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结论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可作为虚证型冠心病心绞痛辩证诊治的客观参考指标。
2005(2).
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对38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头部、胸部放疗并结合全身化疗的综合治疗。结果近期疗效的有效率为76.3%(29/38)。神经精神症状缓解率73.7%(28/38),肺部症状缓解率60.5%(23/38)。1年生存率31.5%(12/38),2a生存率10.5%(4/38)。结论合理采用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率。
2005(2).
摘要:目的探讨显微技术修复指屈肌腱损伤,预防肌腱粘连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01年9月~2004年3月间43例81指指屈肌腱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期修复指屈肌健以及腱鞘或健周组织,术后早期进行保护性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5~24个月,按TAM评价法评定疗效,优42指良30指可9指,优良率88.9%。结论新鲜的指屈肌腱损伤,注意微创操作,一期缝合,保护肌腱的血运和营养,结合早期系统康复训练能有效防止肌腱粘连。
2005(2).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膝关节镜对6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总结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疗效评价:优38例,良18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93.3%。结论膝关节镜半月板手术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疗效佳且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半月板,宜为半月板损伤首选的治疗方法。
2005(2).
摘要:目的探讨评价中南大学国家重点学科病理生理学探索性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效。方法反馈调查学生独立自主地设计和实施的“影响小白鼠缺氧耐受性因素”的教学实验。结果学生都能科学地进行“影响小白鼠缺氧耐受性因素”的实验设计,并能独立自主地统计分析有关实验数据,按论文格式写出有关实验报告。大多数同学认为探索性实验比传统实验好,对同学们的科研能力、学习兴趣、团结协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均有积极的作用。结论病理生理学“影响小白鼠缺氧耐受性因素”这一探索性实验改革是成功的,较传统实验效果好。
2005(2).
摘要:肺心病并发低渗血症为肺心病危症病症之一,应及时作血生化、血气分析检查,及时诊断并治疗低渗血症,可降低肺心病的死亡率。
2005(2).
摘要:<正>建立《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组织机构,于2004年获得中国卫生部医政司、人事司、中国医师协会批准,2004年12胄2日由中国民政部发给机构证书。本组织机构业务范围:维护内镜专业医师合法权益,教育培训考试、学术交流、国际交流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