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刊加载中。。。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一种跖屈及背伸康复训练计数仪的设计与实现  PDF

  • 马骏 1
  • 曹莎莎 2
1. 阜阳市人民医院,设备科,安徽 阜阳 236003; 2. 阜阳市人民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病区,安徽 阜阳 236003

中图分类号: TH77

最近更新:2025-01-09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2.007

  • 全文
  • 图表
  • 参考文献
  • 作者
  • 出版信息
EN
目录contents

摘要

目的

设计一款用于足踝关节康复训练的具有跖屈、背伸及计数功能的设备,并制作出样机。

方法

基于市场上可购得的磁感计数器、木板、弹簧、胶带等物品,按照设计尝试制作康复训练计数仪样机。

结果

成功设计出样机并进行了总结讨论,该样机具有足踝关节康复训练及计数功能。

结论

该设备适用于足踝康复训练且具有计数功能,同时为类似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人体的站立、行走、跑跳等动作,与足踝的作用密切相关。踝关节属于人体重要承重关节,由于运动不当、意外事故、疾病、老化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足踝关节损伤屡见不鲜,如扭伤、神经损伤、炎症、代谢性疾病、肿瘤

1。严重足踝损伤需要手术治疗,术后普遍都需要进行功能锻炼以及康复运动,但功能康复训练往往是枯燥且痛苦的。关于脚踝的康复训练,勾脚尖称为背伸,绷脚尖称为跖屈。研究表明,患者每天需要做几十或几百次训练,以缓解关节僵硬、促进足踝血液循环、促进韧带及神经重塑、增加肌肉力量、预防静脉血栓。但总的来说,一部分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并且有他们自己的理2。部分患者时常由于意志力不坚定,或害怕疼痛,或感到麻烦而不能坚持锻炼。家属无法有效监督,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以疾病为护理干预重点,无法改善患者因疼痛、肿胀等因素引起的焦躁、不耐烦等不良心理,致使不愿积极配合治疗训练,最终影响康复效果。更有患者持无所谓的态度,认为休息一段时间就会康复,从而缺乏主动训练积极性。其实不然,适当的休息是需要的,但并不是治疗的全部,科学的康复训练同样不可少。此外,客观事实还包括下肢患者在康复初期下肢运动能力较3,必须采取正确、适宜的治疗与康复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尽量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本文设计了一种跖屈及背伸康复训练计数仪,该计数仪具有跖屈训练与背伸训练二合为一的功能。通过患者足踝的运动控制磁感计数器的磁感闭合接触,完成单次计数,从而达成对患者康复训练的定量计数管理。该计数仪具有计数清零功能。

该设备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2 2 1305509.3)。

1 计数仪方案设计

踝关节只需要在小范围内活动,因此设计无需过于复

4。计数仪依据人体工程学原理,利用患者足踝前后运动产生的机械力,带动磁感应装置的吸合,完成单次计数。在本设计中,足踝运动的方式包括两种,即跖屈与背伸。单次计数必须有患者足踝运动的参与方可实现。本设计的运行需要小负荷的电能,普通的两节5号干电池即可实现供电需求。

在非工作状态下,计数仪的磁感应装置是断开的,不会实现计数功能。在工作状态时,患者可在床上坐直,计数仪也同样水平高度放在床上。将患者的一侧下肢通过胶带的方式固定在计数仪上。按照治疗师要求,将一侧下肢调整固定至合适、舒适、能达成有效训练的位置。确保计数仪供电正常,将计数仪电源打开并确保计数清零。

按照治疗计划,在治疗师的监督指导下,患者即可开始当日的康复训练。例如,当日患者计划跖屈训练、背伸训练各100次,且先完成跖屈训练,再开始背伸训练,则只要患者进行有效跖屈动作1次,则计数器即计数1次,直至计数器数值显示“100”,则跖屈训练完成,之后再以相同的方式完成100次背伸训练。在以上过程中,无论是康复师或是患者本人都无需自行人工计数。患者使用该计数仪时的初始状态、跖屈状态、背伸状态的工作原理,见图1~图3

fig

图1  初始状态

fig

图2  跖屈状态

fig

图3  背伸状态

2 计数仪结构设计

本设计总体上的结构可视为机械部分与电磁部分的结合。为了使用上的方便,在保证产品能够产生有效预期功能的前提下,应尽量简化设备结构并缩减设备尺

2

2.1 机械部分设计

机械部分的所需物料及规格、数量,见表1

表1  制作机械部分所需物料
物料规格/尺寸数量作用备注
木板A 约50 cm×22 cm×2.3 cm 1块 水平放置板 尺寸数据不唯一,合适即可
木板B 约30 cm×12 cm×2.3 cm 1块 垂直放置板
金属片A 约15 cm×1.8 m×0.3 cm 2片 钉在木板A上 尺寸数据不唯一,合适即可;材质亦不限,不锈钢、铁、铜均可
金属片B 约8 cm×1.8 m×0.3 cm 2片 钉在木板B上
金属段A 约2 cm×2 m×0.3 cm 2段 与金属片A垂直焊接,用以连接金属片A与金属片B
铝(铜)片 制作成合适的长度,见图4
单面魔术贴 至少宽5 cm 6段 固定患者下肢与足部 1 m备用,切割成长度适中的6段

注:  另备自攻丝、普通螺丝、螺丝垫片、绿色漆、白色漆等若干。

2.2 电磁部分设计

综合考量目前市面上所能购买的计数仪的质量、尺寸及使用方法等,最终选择台邦电子品牌的TB-5S型号数显电子计数器,其额定功率3 VA,计数位数5位,聚合物材质,能够满足本设计的电磁部分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本设计具备跖屈、背伸两项计数功能,所以需要采购两台磁感应计数仪。

3 制作及说明

该计数仪作为一种医疗设备,首要考虑因素是要对患者无毒无害,并要做到耐用、易消毒且不易生锈,下面列出具体制作步骤及使用说明。

3.1 制作步骤

①按照表1的参数,选用实木制作出木板A、木板B,且出于美观、易清洁的考虑,将两块木板分别涂上油漆。若不选用实木而是选用复合木板,则建议选用E1级以上环保板材。②将金属片A、金属段A按照表1的描述及图4所示进行焊接,焊接之后再与金属片B用螺丝固定于木板A、木板B,使得两块木板呈垂直连接状,至此计数仪的骨架基本成型。③将铝(铜)片、单面魔术贴、两台磁感应计数仪按图4所示,用自攻丝、普通螺丝等安装到设备骨架上。④调节铝(铜)片的角度,使得设备静止(非工作状态)时,计数仪的磁感应装置处于断开状态。⑤轻按暂停键锁屏,停止计数;按住清零键1.5 s清零;长按暂停键即关机。

fig

图4  成品左视图

3.2 说明

①本计数仪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参考了国家标准GB/T 10000—1988《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

5,但在本文写作的过程中,新的国家标准GB/T 10000—2023《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6发布并将于2024年3月1日实施。后续学者应参考新版本的国家标准进行研究。②以图4(成品左视图)为主视角,木板B右侧部分的木板A起到承载患者下肢主要是小腿及足踝部的作用;按照下肢放置位置,则木板B起到撑托患者足底的作用;魔术贴起到将患者下肢固定于计数仪上的作用,同时确保安全性及背伸训练的有效性。③跖屈训练时,患者足底部向木板B的方向踩踏,木板B、弹簧同时作用,达到阻力训练目的;背伸训练时,患者足部勾住魔术贴并向木板B的反方向用力,木板B、弹簧、魔术贴同时作用,也达到阻力训练目的。④本计数仪的足踝关节康复训练运动范围的设计指标如表2所示,设计符合正常人体踝关节生理特征,相应的结构设计也适用于踝关节的康复要求。⑤使用前检查各部件结构是否松动或磨损老化,确保计数仪可正常使用。使用完毕后,注意清洁、消毒,并置于安全干燥处。

表2  计数仪踝关节角度范围
自由度范围
跖屈 0°~70°
背伸 -30°~0°

4 讨论

本文从足踝关节的康复训练需求出发,从总体方案设计、机械结构设计、电磁部分设计及实物样机制作四个方面介绍了研究工作。康复训练设备需考虑的是保持患者康复训练时的稳定

3,既要达到训练效果,又要减轻患者下肢的非必要负担。本设计人机协作良好,且兼具安全性、透气性、稳定性、便捷性、经济性及可重复性等优点,不仅可应用于医院内康复,也适合家庭及社区康复。

本文提出的一种跖屈及背伸康复训练计数仪,为后续同类型医用设备的设计和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基

7。但现阶段本计数仪样机的制作尚不够精细,没有对患者下肢长度、脚掌长度作出具体适用范围,未来将进一步优化升级该计数仪,持续参考来自临床的研究数据,同时也势必会朝着更加智能化、多功能化、轻便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允爱, 刘芳, 路桂军, . 与足踝疼痛相关的精神心理因素文献综述[J].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3, 10(2): 78-82. [百度学术] 

2

丁远涛, 于随然. 外骨骼式儿童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与实验[J]. 机械设计与研究, 2023, 39(2): 5-11. [百度学术] 

3

陈亚, 王丙柱, 叶晔. 座椅式下肢康复机器人结构设计与实验分析[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33(1): 57-62. [百度学术] 

4

李靖靖, 韩春杨, 徐振邦. 踝关节康复机构的结构设计与训练规划[J]. 机械传动, 2023, 47(3): 71-77. [百度学术] 

5

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 GB/T 8654.6-1988[S]. [百度学术] 

6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 GB/T 10000—2023[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23. [百度学术] 

7

周文静, 张盛昭, 李光星, . 一种家用式缺血预适应训练仪的设计与实现[J]. 中国医疗设备, 2022, 37(11): 17-22. [百度学术]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 Firefox、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