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授权理论结合结构式心理干预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对的影响。
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AMI患者,按照不同干预方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结构式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联合授权理论,对比分析两组干预前后应对方式、不良情绪的变化。
结果
干预后,两组积极应对评分有所上升,消极应对评分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AMI患者采取授权理论结合结构式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其应对方式,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据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AMI患者,按照不同干预方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4~79岁,平均(56.53±2.64)岁;AMI部位:广泛前壁19例,下壁12例,前侧壁9例,前间壁5例,其他5例。观察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33~81岁,平均(56.89±3.41)岁;AMI部位:广泛前壁21例,下壁11例,前侧壁8例,前间壁6例,其他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条件
入选标准:①AMI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体会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结构式心理干预,具体为:①心理支持。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以积极、热情的态度接待患者,为其介绍院内规章制度、环境、主治医生等,使其尽快熟悉医院,并建立起信赖关系;增加与患者沟通次数,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及时发现患者心理状态,对于存在疑惑、不安等情绪的患者,给予积极的关心,及时纠正其错误认知。病房内摆放绿植、鲜花,将健康宣传手册放于患者床边,病房光线、湿度及温度调至合适状态,每天早上8:00对病房卫生进行打扫,选用消毒水进行消毒,此外,病房外设置“安静”立牌,以保障患者能够安心休息。②健康教育。结合患者文化程度、对疾病了解程度对其行健康宣教,选用短视频、PPT、公众号等形式向患者讲解AMI疾病知识、临床表现、危害等,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纠正其错误认识,每月举办1~2次健康讲座,邀请院内医生讲解疾病知识;为患者讲解引起胸痛的原因,若疼痛程度较轻,可选用听音乐、看相声等方式进行缓解,若疼痛程度较为严重,可遵医嘱给予硝酸酯类药物进行缓解。③应急处理。向患者介绍应激概念、危害等,给予患者多鼓励,使其正确认识到应激源;与患者共同寻找应激源并进行分析,使其对自己疾病有一定了解,同时指导患者控制情绪的方法,如平静呼吸训练、下棋等,并通过列举以往康复成功案例增强患者信心。④应对技巧。向患者讲解应对疾病的技巧对减轻不良情绪的重要性,为患者介绍不同应对策略的作用,鼓励、监督患者学习并加以运用,增强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意识,使其能够有效地应对自身产生的不良情绪。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联合授权理论,具体为:①组建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心内科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生1名,心内科专科医护人员2名,营养师1名,心理咨询师1名,主管护师人员2名。护士负责为患者建立病历档案信息,确定之后的沟通方向。②患者病情稳定,在家属参与下开展授权理论,教育内容包括疾病不良心脏事件、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运动指导、病情自我监测知识。每次教育以授权理论为基础,了解患者存在的问题,为患者设定目标,鼓励患者学会表达自我情感,指定健康干预计划,并对教育结果评估。③每天10:00与16:00责任护士组织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知识宣教,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积极与患者沟通,督促患者改进。④患者出院当天,责任护士对患者与家属关于疾病认知水平、生活习惯、职业情况进行评估,指定适合患者的管理计划。⑤患者出院后,每周安排患者对患者进行2~3次电话随访,每个月定期进行一次知识讲座,告知患者及家属干预技巧。
1.4 观察指标
①应对方式。选取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评定,应对方式包含积极(10个条目)、消极(10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1~5分,积极应对得分越高,说明应对程度越高,消极应对得分越高,说明消极应对特征越明显。②不良情绪。选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抑郁,共20个条目,标准分共100分,按20条目×1.25计算;评分标准:正常(<50分),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心理状况越差。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焦虑,共20个条目,按4分法计算,共100分;评分标准:正常(<50分),轻度(50~60分),中度(61~70分),重度(>70分),得分越低,代表心理状态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应对方式
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积极应对评分有所上升,消极应对评分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组别 | 积极应对 | 消极应对 |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观察组 | 25.63±2.63 |
34.63±2.5 | 33.20±2.41 |
27.56±2.0 | |
对照组 | 26.14±2.69 |
30.14±2.1 | 34.06±2.24 |
30.26±2.4 | |
0.959 | 9.581 | 1.848 | 5.995 | ||
P | 0.340 | <0.001 | 0.068 | <0.001 |
注: †与干预前比较,P<0.05。
2.2 不良情绪
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组别 | SAS评分 | SDS评分 |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观察组 | 66.59±3.63 |
32.63±2.5 | 67.52±3.63 |
33.65±2.4 | |
对照组 | 67.15±4.02 |
36.86±3.0 | 68.02±3.41 |
37.15±3.0 | |
0.731 | 7.550 | 0.710 | 6.364 | ||
P | 0.466 | <0.001 | 0.479 | <0.001 |
注: †与干预前比较,P<0.05。
3 讨论
AMI患者多突发昏厥、意识障碍等,丧失部分工作能力、生活能力等,需要家属长期照顾,加上治疗、康复费用较大,给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
陈业史
应对方式是个人在应激期间处理应激情境、保持心理平衡的手段。AMI患者在就诊期间极易出现不良情绪,使其对事物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在应对疾病中偏向于消极情绪,不利于疾病恢复。本研究采取授权理论结合结构式心理干预,干预后,两组积极应对有所上升,消极应对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这一干预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应对方式。授权理论其目的在于加深患者自身认知了解能,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培养健康的行为习惯,改善遵医性。联合结构式心理干预,使患者正确地认识到所面临的处境,学习如何应对和处理应激,充分调动患者支持资源,不仅能增强患者应激能力,还能提高患者应对能力,从而成功地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对AMI患者采取授权理论结合结构式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其应对方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李冰, 丁水印, 李新春, 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浆vaspin、periostin及Lp-PLA2水平对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J]. 广东医学, 2023, 44(4): 494-498. [百度学术]
LI SW, YAO T, ZHANG L,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and risk of new-onse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Am J Hypertens, 2022, 35(1): 111-112. [百度学术]
苏瑾, 杨巧红, 李耀霞, 等.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阶段恐惧疾病进展分型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4): 406-413. [百度学术]
赵晓宁, 刘志远, 刘江波, 等. 尿激酶原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究[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 27(1): 53-59. [百度学术]
何梅, 黎风, 胡厚祥, 等. 西洛他唑对阿司匹林不耐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35): 4475-4480. [百度学术]
艾庆巍, 田欢, 高媛, 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与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和医学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1, 21(12): 2284-2287, 2349. [百度学术]
符莎莎.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体会[J].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2, (8):88. [百度学术]
LIU RF, GAO XY, LIANG SW, et al. Antithrombotic treatment strategy fo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ectasia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case report[J]. World J Clin Cases, 2022, 10(12): 3936-3943. [百度学术]
何慕涵. 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心理弹性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 32(6): 914-916. [百度学术]
张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弹性影响因素[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 40(23): 4255-4258. [百度学术]
张为佳, 郑芳. 急诊抢救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状况及抢救经历对其影响因素分析[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23(1): 42-45, 54. [百度学术]
陈业史, 吴鹏, 文敏, 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21, 49(1): 95-99. [百度学术]
朱佳华, 孙艳彬, 徐洁莲. "互联网+" 下的干预管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23, 29(7): 90-93. [百度学术]
董会如, 刘双.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心理弹性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分析[J]. 内科, 2021, 16(3): 388-390.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