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丙氨酸-谷氨酰胺强化营养支持联合乌司他丁对胃癌切除治疗后感染性休克患者机体免疫、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接受胃癌切除治疗后感染休克的98例患者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丙氨酸-谷氨酰胺强化营养支持干预,实验组联合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两组治疗4周后评估患者效果,比较两组机体免疫、血流动力学、预后及药物安全性。
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对照组辅助性T细胞(CD
结论
丙氨酸-谷氨酰胺强化营养支持联合乌司他丁用于胃癌切除治疗后感染性休克患者,有助于增强患者免疫力,改善血流动力学及预后,且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根据我国2000年至2020年胃癌流行病学统计数据,胃癌新发病例逐年增多,我国胃癌病例、死亡病例分别占43.90%、48.60%,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接受胃癌切除治疗后感染休克的98例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9例,其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29~80岁,平均(44.89±6.06)岁;TNM分期:Ⅰ期22例,Ⅱ期27例。对照组49例,男25例,女24例,年龄30~80岁,平均(44.91±6.02)岁;TNM分期:Ⅰ期24例,Ⅱ期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CT、MRI及病理诊断确诊,符合《胃癌临床实践指南》(2014年版)中胃癌诊断标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实施麻醉切除术治疗,术前将鼻胃减压管、鼻空肠营养管经吻合口处送入空肠20 cm部位,并监测患者脏器功能,给予积极补液、支持治疗、解痉止痛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丙氨酸-谷氨酰胺强化营养支持干预。经鼻肠营养管注入经温开水溶化的丙氨酸-谷氨酰胺颗粒(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133,规格:5万单位)(1 g∶10 mL)30 g,10 g/次,3次/d,连续治疗7 d。实验组:联合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每天取乌司他丁(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505,规格:1 mL∶5万单位)20万,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治疗7 d(1个疗程),两组治疗4周后评估患者效果。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抽取空腹肘静脉血4 mL,实时荧光定量PCR(生产公司: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检测辅助性T细胞(CD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免疫指标比较
治疗前,实验组、对照组CD
组别 | CD | CD | CD | IgA/(g/L) | IgG/(g/L) |
---|---|---|---|---|---|
实验组 | |||||
治疗前 | 26.88±3.38 | 20.07±2.29 | 1.40±0.20 | 1.84±0.39 | 7.56±1.55 |
治疗后 | 44.82±4.00 | 26.77±2.77 | 1.83±0.25 | 3.05±0.40 | 11.59±1.30 |
对照组 | |||||
治疗前 | 26.79±3.35 | 20.00±2.32 | 1.39±0.21 | 1.86±0.40 | 7.49±1.57 |
治疗后 | 38.10±3.29 | 23.91±2.60 | 1.64±0.20 | 2.22±0.44 | 9.30±1.41 |
t1 | 0.132 | 0.150 | 0.241 | 0.251 | 0.222 |
P1 | 0.447 | 0.440 | 0.405 | 0.401 | 0.412 |
t2 | 9.082 | 5.270 | 4.154 | 9.771 | 8.358 |
P2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注: t1、P1为治疗前两组比较;t2、P2为治疗后两组比较。
2.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实验组、对照组SVRI、EVLWI、PVPI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显著下降,实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组别 | SVRI/[mmHg·min/(L· | EVLWI/(mL/kg) | PVPI |
---|---|---|---|
实验组 | |||
治疗前 | 2 180.66±154.40 | 7.20±1.77 | 3.74±0.97 |
治疗后 | 1 850.34±140.44 | 4.61±1.45 | 1.92±0.74 |
对照组 | |||
治疗前 | 2 176.88±156.16 | 7.22±1.80 | 3.69±0.89 |
治疗后 | 1 991.11±147.73 | 5.38±1.60 | 2.45±0.72 |
t1 | 0.120 | 0.055 | 0.266 |
P1 | 0.452 | 0.478 | 0.395 |
t2 | 4.834 | 2.496 | 3.593 |
P2 | <0.001 | 0.007 | <0.001 |
注: 1 mmHg=0.133 kPa。t1、P1为治疗前两组比较;t2、P2为治疗后两组比较。
2.3 两组6个月死亡率比较
实验组治疗后6个月死亡率为4.08%(2/49),低于对照组20.41%(10/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77, P=0.013)。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致炎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实验组、对照组IL-6、IL-8、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有明显下降,实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组别 | IL-6 | IL-8 | TNF-α |
---|---|---|---|
实验组 | |||
治疗前 | 322.65±40.52 | 146.99±20.63 | 60.85±8.93 |
治疗后 | 162.71±35.64 | 95.01±20.31 | 22.87±5.03 |
对照组 | |||
治疗前 | 323.02±40.22 | 146.78±20.46 | 61.02±9.02 |
治疗后 | 189.82±36.97 | 115.72±23.37 | 36.55±5.41 |
t1 | 0.524 | 0.336 | 0.119 |
P1 | 0.369 | 0.415 | 0.814 |
t2 | 4.935 | 5.885 | 6.814 |
P2 | <0.001 | <0.001 | <0.001 |
注: t1、P1为治疗前两组比较;t2、P2为治疗后两组比较。
2.5 两组药物安全性比较
两组用药期间肝肾异常、腹泻便秘、瘙痒感、皮疹过敏及嗜酸粒细胞增多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83, P=0.329)。见
组别 | 肝肾异常 | 腹泻便秘 | 瘙痒感 | 皮疹过敏 | 嗜酸粒细胞增多 | 总发生 |
---|---|---|---|---|---|---|
实验组 | 0(0.00) | 1(2.04) | 0(0.00) | 0(0.00) | 1(2.04) | 2(4.08) |
对照组 | 1(2.04) | 1(2.04) | 1(2.04) | 1(2.04) | 1(2.04) | 5(10.20) |
3 讨论
胃癌根治术为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在抑制肿瘤进展、挽救患者生命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胃癌根治术后感染性休克及其相关伴随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亦是当前临床医学面临的主要焦点与难点。
乌司他丁又叫尿胰蛋白酶抑制剂,生物活性广泛,药物能够对炎症介质、氧自由基的过度释放形成抑制,进而减少炎症反应对机体的损伤;此外刘文悦
实际上人体内本身就能够产生乌司他丁,但是当患者出现严重的炎性反应,体内的乌司他丁会被迅速消耗,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有效的补充外源性的乌司他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临床中多项研究显示,乌司他丁能够有效降低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有利于缓解炎性反应的作用。乌司他丁属于临床中常用的广谱蛋白酶抑制剂,其主要是抑制多种水解酶的活性稳定人体细胞的细胞膜状态。然而胃癌作为消化道严重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缺乏、免疫功能低下等,研究发现,30%~100%的进展期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加之手术刺激,治疗后长期进食、治疗后高分解代谢状态等,会导致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进一步下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前,实验组、对照组IL-6、IL-8、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IL-6[(162.71±35.64)ng/L]、IL-8[(95.01±20.31)ng/L]、TNF-α[(22.87±5.03)ng/L]明显低于对照组IL-6[(189.82±36.97)ng/L]、IL-8[(115.72±23.37)ng/L]、TNF-α[(36.55±5.41)ng/L](P<0.05)。临床已有研
综上所述,丙氨酸-谷氨酰胺强化营养支持联合乌司他丁用于胃癌切除治疗后感染性休克患者中,有助于增强患者免疫力,改善血流动力学及预后,且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曹毛毛, 李贺, 孙殿钦, 等. 2000—2019年中国胃癌流行病学趋势分析[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1, 20(1): 102-109. [百度学术]
梁丽芹, 陈娟, 胡雪梅, 等. 胃癌患者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感染与营养状态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9, 29(1): 88-90, 94. [百度学术]
邱海波, 周志伟. 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2017年第五版更新要点解读[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8, 21(2): 160-164. [百度学术]
刘文悦, 魏晓华, 杨丽丽, 等. 乌司他丁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脓毒症心肌抑制作用及其抗氧化机制研究[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 46(12): 1453-1456. [百度学术]
陈春梦, 李林. 肿瘤患者放化疗后骨髓功能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9, 35(4): 614-617. [百度学术]
周典伟, 余刚. 术后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联合支持治疗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9, 31(6): 33-36. [百度学术]
许铎,尹微,王元元,等. 乌司他丁联合血液净化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炎性因子、心肌损伤、免疫指标的影响[J]. 药物生物技术,2021,28(2):164-168. [百度学术]
卢斐, 任义, 陆芳洁, 等. 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治疗效果比较及对患者血清ALT、AST、Lac的影响[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18(2): 133-137. [百度学术]
张林浩. 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预后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 21(4): 612-614. [百度学术]
刘伟娜, 李娟, 汪鸿, 等. 乌司他丁与右美托咪定联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术期血糖及免疫炎性因子的作用[J]. 河北医药, 2021, 43(11): 1672-1674, 1678.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