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高低频探头诊断早期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探讨,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方法
抽取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腹股沟疝患者,术前均行低频探头、高频探头、高低频探头超声的双体位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并分析3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
结果
120例患者经手术证实斜疝90例,直疝30例。其中低频探头超声准确率49.17%,高频探头超声准确率73.33%,高低频探头超声准确率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超声影像学检查发现,腹股沟疝囊内的回声均不同,大多数患者的网膜样欠均匀性,呈现高回声状态和肠道回声状态。而难复性疝其加压后疝内容物不能进入腹腔,肠内只见少量液体,同时可见回声降低,管壁有增厚现象。易复发性疝加压后疝内容物能进入到腹腔中,而且层次分明,蠕动性好。
结论
超声检查应用高低频探头诊断早期腹股沟疝,能有效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腹股沟位于大腿根部的三角区域,该腹腔内的脏器常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缺损向体表处突出,从而形成腹股沟疝,其病因多为腹壁薄弱或者腹腔内的压力有所增高所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抽取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腹股沟疝患者,其中男110例,女10例,年龄10~79岁,平均(44.5±5.5)岁;手术证实斜疝90例,直疝30例。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以及腹股沟区有包块等表现进行入院治疗,均为单侧病灶;②患者临床资料均完整;③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排除标准:①排除术前未经超声检查者;②排除患有精神疾病者;③排除妊娠和哺乳期的女性患者。
1.3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日立ARIETTA70多普勒彩色超声,低频探头2.0~5.0 MHz的频率,高频探头为5.0~9.0 MHz的频率。首先给予低频超声检查:患者体位取立位,2.0~5.0 MHz的频率探查腹股沟区域内疝囊的位置、大小以及形态等情况,并将其记录,嘱患者保持卧位姿势,重点扫描下腹部的内容物,确定包块性质;其次给予高频超声检查:患者体位取立位与卧位,2.0~5.0 MHz的频率扫描患者腹部包块,并将其内容物、性质情况详细扫描,同时对患者的阴囊情况进行详细扫描。观察体位变化时疝囊的动态情况。最后给予高低频探头超声:患者体位取立位和卧位,将患者的下腹部进行详细扫描,观察并记录患者腹股沟部、下腹阴囊处进行多切面的探查。嘱患者屏气和咳嗽时,进行加压推挤探头,触及肿物,观察其形态变化,并对血流显像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资料选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用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种超声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比较
120例患者经手术证实斜疝90例,直疝30例。其中低频探头超声准确率49.17%,高频探头超声准确率73.33%,高低频探头超声准确率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方式 | 斜疝(=90) | 直疝(=30) | 准确率 |
---|---|---|---|
低频探头 | 46(51.11) | 13(43.33) | 59(49.17) |
高频探头 | 71(78.89) | 17(56.67) | 88(73.33) |
高低频探头 | 90(100.00) | 30(100.00) | 120(100.00) |
60.496 | 23.700 | 80.985 | |
P | <0.001 | <0.001 | <0.001 |
2.2 超声影像学特征
经超声影像学检查发现,腹股沟疝囊内的回声均不同,大多数患者的网膜样欠均匀性,呈现高回声状态和肠道回声状态。而难复性疝其加压后疝内容物不能进入腹腔,肠内只见少量液体,同时可见回声降低,管壁有增厚现象。易复发性疝加压后疝内容物能进入到腹腔中,而且层次分明,蠕动性好。见

图1 患者超声影像学特征
A:超声见左侧腹股沟区30 mm×10 mm混合回声,内口可见肠管和系膜回声;B:超声见右侧腹股沟区30 mm×12 mm混合回声,内口可见肠管和系膜回声;C:超声见右侧腹股沟区探头加压下39 mm×10 mm混合回声,内口可见肠管和系膜回声;D:超声见右侧腹股沟区36 mm×8 mm混合回声,内口可见肠管和系膜回声。
3 结论
外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即为腹股沟疝,该病的临床表现常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股沟包块等症状,多与临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鞘膜内积液等疾病相混淆,从而造成误诊。根据其解剖类型大致分为直疝和斜疝两个类型,其中临床斜疝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直疝。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少部分患者无症状,呈现隐匿性,多因疝囊较小,相对容易还纳,而这部分的患者多在腹压增高时有相对明显表
目前,临床以手术治疗为最佳的治疗方案,然而术前确定疝的位置、大小以及形态等情况是手术成功的必备条件。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超声检查技术在临床得到不断的完善,已广泛应用到临床中,特别是针对于腹股沟疝的患者,得到有效肯定。以往临床多采用低频探头超声检查腹股沟疝,然而低频探头超声只能检测体积较大的疝囊,但针对较小的疝囊却体现不明显,直接影响了临床的诊断
本文中通过120例患者经手术证实斜疝90例,直疝30例。其中低频探头超声准确率49.17%,高频探头超声准确率73.33%,高低频探头超声准确率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超声影像学检查发现,腹股沟疝囊内的回声均不同,大多数患者的网膜样欠均匀性,呈现高回声状态和肠道回声状态。而难复性疝其加压后疝内容物不能进入腹腔,肠内只见少量液体,同时可见回声降低,管壁有增厚现象。易复发性疝加压后疝内容物能进入到腹腔中,而且层次分明,蠕动性好。可见,超声检查高低频探头检查的准确性明显高于低频探头、高频探头的检查,多由于腹腔内比较小的疝囊,采用高频探头超声检查其效果较良好,对于体积大的疝囊则无法显示全部。经学者研究证实,大多数患者均会因腹腔内压力升高从而导致疝出现复发性,当然卧位检查时通常察觉不出,小部分的患者会发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应用高低频探头诊断早期腹股沟疝,可清晰显示疝囊与周边组织的关系,满足临床需求,从而能有效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鉴别腹股沟直疝和斜疝,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参考文献
谢颖, 李林佶, 任普圣, 等.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麻醉效果的比较[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 40(1): 95-98. [百度学术]
唐春燕, 吴灵兰, 黄贻琼, 等. 术前高频超声检查腹股沟斜疝与直疝的诊断价值探讨[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 15(3): 248-251. [百度学术]
鲍文莉, 张黎, 朱娅娟.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评估中的价值分析[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 15(4): 406-408. [百度学术]
张炎, 陈强, 周月红. 高频超声在股疝诊断及疝内容物判断中的应用价值[J]. 浙江创伤外科, 2024, 29(4): 762-764. [百度学术]
韦祝花, 陶月芽, 胡庆兰. 高频超声在腹股沟斜疝临床诊断中应用的准确性分析[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 15(1): 44-47. [百度学术]
朱绪贤, 姜建华, 史周鼐, 等. 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老年腹股沟疝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 7(34): 104-106. [百度学术]
丰波, 黄巧燕, 罗晴霞, 等. 腹部超声检查在不同类型腹股沟疝中的诊断效果[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14(6): 678-681. [百度学术]
乔健. 分析腹股沟疝气应用超声检查诊断的临床意义[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 4(7): 168-169. [百度学术]
郑学裕, 李育智, 王超, 等. 高频超声诊断腹股沟疝的影像学特征与手术结果符合率分析[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14(2): 185-188. [百度学术]
吕艳娇, 龙亚新, 朱梅. 超声结合临床系统分类分型对腹股沟疝术前诊断评估分类诊断的准确性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 4(22): 76-78. [百度学术]
吕永锋, 李瑶, 王珏, 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16排螺旋CT在腹股沟疝诊断中的应用[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 15(5): 506-508. [百度学术]
林湃, 林雁朝, 黄泽嫦.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联合高低频探头、双体位扫查对腹股沟疝诊断准确性的影响[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 15(4): 372-374. [百度学术]
白莫日根, 刘智, 董长城.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腹股沟疝的诊断功效分析[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 15(3): 259-263. [百度学术]
韩文静, 陈舒婷, 曹剑标. 彩超高频探头双体位扫查在腹股沟疝诊断中的作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 15(2): 162-165. [百度学术]
王礼芳, 黄晓娟. 超声检查在合并病态肥胖无症状隐匿性腹股沟疝诊断中的应用[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 15(3): 293-295.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