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白蛋白/铁蛋白比值表达与晚期胃癌根治性术后早期腹腔出血发生的关系。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于2021年2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22例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发生腹腔出血的晚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发生组,另收集医院同期44例未发生术后早期腹腔出血的晚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未发生组。通过查阅晚期胃癌患者病历和随访资料,记录年龄、性别、原发灶部位、疾病类型、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收集术前测量白蛋白、铁蛋白、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等水平,并计算白蛋白/铁蛋白值。分析白蛋白/铁蛋白水平与晚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腹腔出血发生的关系。
结果
发生组白蛋白、白蛋白/铁蛋白明显低于未发生组(P<0.05);组间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原发灶部位等基线资料和其他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结果显示,白蛋白、白蛋白/铁蛋白与晚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腹腔出血发生间呈负相关(<0,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前白蛋白/铁蛋白预测晚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腹腔出血发生情况的AUC值为0.723,具有一定预测效能。
结论
白蛋白/铁蛋白与晚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腹腔出血发生有关,白蛋白/铁蛋白值越小,术后腹腔出血可能性越大。
胃癌根治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胃癌最有效的方法,可通过直接切除原发病灶,最大可能的抑制癌细胞繁殖和扩散,延长患者生存期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于2021年2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22例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发生腹腔出血的晚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发生组,另收集医院同期44例未发生术后早期腹腔出血的晚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未发生组。66例晚期胃癌患者中男40例,女26例;年龄44~63岁,平均(55.20±3.61)岁;体重55~79 kg,平均体重(66.45±5.73)kg。
纳入标准:①符合《内科学(第9版)
1.2 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
患者取平卧大字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于患者脐下方置入气腹针,建立气腹后置入10 mm Trocar针,保持腹压在12~15 mmHg(1 mmHg=0.133 kPa)。置入30°观察镜,行腹腔探查,观察胃癌病灶具体部位、大小、浸润程度,而后探查患者肝脏、腹膜、盆腔等部位有无出现扩散和转移,明确胃癌病灶后行全胃切除术,必要时可根据胃癌病灶浸润范围行扩大切除。胃癌病灶切除完全后清扫周围淋巴结,而后进行消化道重建,吻合方式为食管空肠三角吻合。最后再建立气腹,观察吻合口吻合牢固,肠管无扭转,无出血,吻合口无渗漏后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关闭腹腔。
1.3 观察指标
1.3.1 实验室指标
于术前,抽取所有患者早晨7:00至9:00空腹静脉血5 mL,将其置于离心机(上海测维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型号TGL-20MS型)中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上层清液备用。①肝肾功能:取上述血清,通过美国贝尔曼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AU480)测量患者体内白蛋白、总蛋白、肌酐水平。②血清铁蛋白:取上述血清,通过放射免疫法测量患者体内血清铁蛋白水平。③肿瘤标志物:取上述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患者体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 CA199)水平;④通过日本东曹生产的HLC-723G8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测量患者体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⑤通过自动生化仪(爱来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鲁械注准20192220157,型号BK-200)检测所有患者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计算白蛋白与铁蛋白比值。
1.3.2 术后早期腹腔出血评定
观察所有患者术后24 h内是否发生腹腔出血:患者出现腹部疼痛,腹膜刺激征阳性,腹腔穿刺抽出新鲜不凝血;术后切口渗血或辅料被血液浸透,引流管内间断或持续性见血性液体流出;患者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血常规检查见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下降。符合上述情况之一,即可判定发生术后早期腹腔出血。
1.3.3 基线资料收集
研究者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通过查阅晚期胃癌患者病历和随访资料,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男、女)、体重、病理类型(腺癌、腺鳞癌、其他)、原发灶部位(胃上部、胃中部、胃下部)、既往饮酒史(有、无)、居住地区(城市、农村)、手术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所有资料均经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且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检验,若期望值<5,采用连续校正卡方检验;多组间整体率比较采用(2×C)检验;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探讨术前白蛋白、白蛋白/铁蛋白水平与晚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腹腔出血发生的相关性;绘制晚期胃癌患者白蛋白/铁蛋白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探讨术前白蛋白/铁蛋白预测晚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腹腔出血发生情况的价值,AUC值>0.9:预测效能较高;AUC值0.7<AUC≤0.9:预测效能中等;AUC值0.5<AUC≤0.7:预测效能较低;AUC值≤0.5:无预测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比较
发生组白蛋白、白蛋白/铁蛋白明显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原发灶部位等基线资料和其他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
相关资料 | 未发生组(=44) | 发生组(=22) | / | P |
---|---|---|---|---|
性别[(%)] | ||||
男 | 26(59.09) | 14(63.64) | 0.127 | 0.722 |
女 | 18(40.91) | 8(36.36) | ||
年龄/(,岁) | 55.75±2.96 | 54.09±4.53 | 1.788 | 0.078 |
体重/(,kg) | 66.34±4.56 | 66.68±7.68 | 1.784 | 0.822 |
病理类型[(%)] | ||||
腺癌 | 34(77.27) | 16(72.73) | 0.743 | 0.750 |
腺鳞癌 | 5(11.36) | 2(9.09) | ||
其他 | 5(11.36) | 4(18.18) | ||
原发灶部位[(%)] | ||||
胃上部 | 14(31.82) | 7(31.82) | 0.178 | 0.915 |
胃中部 | 14(31.82) | 8(36.36) | ||
胃下部 | 16(36.36) | 7(31.82) | ||
既往饮酒史[(%)] | ||||
有 | 28(63.64) | 12(54.55) | 0.508 | 0.476 |
无 | 16(36.36) | 10(45.45) | ||
居住地区[(%)] | ||||
城市 | 31(70.45) | 13(59.09) | 0.852 | 0.356 |
农村 | 13(29.55) | 9(40.91) | ||
手术时间/(,min) | 154.12±11.62 | 151.71±15.71 | 0.716 | 0.477 |
白蛋白/(,g/L) | 40.90±4.53 | 30.87±4.34 | 8.595 | <0.001 |
总蛋白/(,g/L) | 57.23±5.24 | 56.91±5.91 | 0.224 | 0.823 |
肌酐/(,umol/L) | 102.90±9.70 | 101.90±6.84 | 0.745 | 0.459 |
续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比较
相关资料 | 未发生组(=44) | 发生组(=22) | / | P |
---|---|---|---|---|
铁蛋白/(,μg/L) | 15.30±3.90 | 14.17±3.49 | 1.145 | 0.256 |
CEA/(,ng/mL) | 15.68±4.47 | 14.77±3.58 | 0.829 | 0.410 |
CA199/(,kU/L) | 65.79±8.59 | 68.50±11.57 | 0.975 | 0.337 |
糖化血红蛋白/(,%) | 5.30±1.12 | 5.09±1.16 | 0.721 | 0.473 |
总胆固醇/(,mmol/L) | 4.51±1.51 | 4.48±1.34 | 0.086 | 0.924 |
甘油三酯/(,mmol/L) | 1.33±0.15 | 1.35±0.18 | 0.480 | 0.633 |
白蛋白/铁蛋白/() | 2.92±1.10 | 2.24±0.57 | 2.692 | 0.009 |
2.2 术前白蛋白、白蛋白/铁蛋白水平与晚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腹腔出血发生的关系
经点二列相关结果显示,白蛋白、白蛋白/铁蛋白与晚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腹腔出血发生间呈负相关(<0,P<0.05)。见
项目 | P | |
---|---|---|
白蛋白 | -0.732 | <0.001 |
白蛋白/铁蛋白 | -0.319 | 0.009 |
2.3 术前白蛋白/铁蛋白预测晚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腹腔出血发生情况的ROC曲线
以晚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是否发生腹腔出血作为状态变量(“0”=未发生;“1”=发生);将术前白蛋白/铁蛋白水平作为检验变量。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前白蛋白/铁蛋白预测晚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腹腔出血发生的AUC值为0.723,具有一定预测效能。见
指标 | AUC | 95%CI | P | cut-off | 特异度 | 敏感度 | 约登指数 |
---|---|---|---|---|---|---|---|
白蛋白/铁蛋白 | 0.723 | 0.593~0.853 | 0.003 | 2.135 | 0.545 | 0.841 | 0.386 |

图1 术前白蛋白/铁蛋白预测晚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腹腔出血发生情况的ROC曲线
3 讨论
术后早期腹腔出血多发生在术后24 h内,可致患者出现腹胀腹痛、心率变快等不适症状,如不及时干预,可对患者生命造成威
从本研究结果中可看出,血清白蛋白作为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与晚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发生腹腔出血有关,且其值越低,发生腹腔出血可能性越高。分析其原因:①白蛋白由肝脏生成,可维持酸碱平衡,并通过血液循环向人体输送必需的营养物质,是反映人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
血清铁蛋白是人体中重要的铁储存蛋白,可反映人体细胞造血能力和营养状
综上所述,白蛋白/铁蛋白与晚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腹腔出血发生有关,且白蛋白/铁蛋白值越小,术后腹腔出血可能性越大。
参考文献
李政焰, 赵永亮, 钱锋, 等. 机器人远端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及危险因素分析[J].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0, 25(1): 15-20. [百度学术]
JANG SH, JUNG YJ, KIM MG, et al.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compliance with postoperative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II gastric cancer: an observational study[J]. J Gastric Cancer, 2018, 18(1): 48-57. [百度学术]
LI ZY, BAI B, ZHAO Y, et al. Severity of complications and long-term survival after laparoscopic total gastrectomy with D2 lymph node dissection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a propensity score-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J]. Int J Surg, 2018, 54(Pt A): 62-69. [百度学术]
赵伟, 冉文斌, 秦占坤, 等. 腹腔镜下胃癌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及复发情况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 22(23): 66-68. [百度学术]
劳锡锋, 张志平, 杨佳宾, 等.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腹腔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 浙江医学, 2021, 43(11): 1201-1204, 1216. [百度学术]
古仕明, 张永茂, 张新平. 术前血清铁蛋白、白蛋白、铁蛋白与白蛋白比值与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预后的关系[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2, 26(15): 65-68. [百度学术]
葛均波, 徐永健, 王辰. 内科学[M]. 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364-367. [百度学术]
WANG SQ, XU L, WANG Q, et al.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prognosis after radic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 World J Surg Oncol, 2019, 17(1): 52. [百度学术]
王伟伟, 张建生, 吴会国, 等. 伴发疾病对原发性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腹部并发症发病率的影响[J]. 中国内镜杂志, 2018, 24(10): 64-67. [百度学术]
许晓蕾, 杜晓辉, 李松岩, 等. 术后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对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测价值[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9, 40(10): 911-915, 926. [百度学术]
华科雷, 任莹坤, 韩广森, 等. 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联合血清CA724在预测Ⅱ期和Ⅲ期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预后价值[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21, 36(10): 739-745. [百度学术]
李小艳, 陈国栋, 贺更生, 等. 早期肠内营养在腹腔镜胰腺手术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学工程, 2017, 25(5): 34-37. [百度学术]
朱世滨, 赵国华. 肠外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并发症及术后排气恢复时间影响[J]. 临床军医杂志, 2019, 47(2): 150-152. [百度学术]
梁丽芹, 陈娟, 胡雪梅, 等. 胃癌患者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感染与营养状态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9, 29(1): 88-90, 94. [百度学术]
刘慧琳, 张丹, 邓祥竹, 等. 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及转铁蛋白在胃癌术后肠外营养支持中的意义[J]. 中国医药导报, 2018, 15(5): 113-116. [百度学术]
ZHOU J, DIAO X, WANG SY, et al. Diagnosis valu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serum SF, CEA and CRP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Cancer Manag Res, 2020, 12: 8813-8819. [百度学术]
陈文君, 江启安, 汪志求. 5-FU联合奥沙利铂或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铁蛋白、糖类抗原、乳酸脱氢酶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 21(19): 2044-2047. [百度学术]
高红桥, 李宝毅, 马永蔌, 等.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2, 21(4): 492-499.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