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刊加载中。。。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智能输液系统的设计实现与应用效果研究  PDF

  • 章泽恒 1
  • 罗鑫 2
  • 王虹 3
1. 湖南省药品审评与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湖南 株洲 412000; 2. 湖南明康中锦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 长沙 410000; 3. 湖南新云医疗装备工业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

中图分类号: TP273

最近更新:2024-10-10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5.003

  • 全文
  • 图表
  • 参考文献
  • 作者
  • 出版信息
EN
目录contents

摘要

目的

为解决输液过程中的医疗隐患与提高工作效率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套智能输液系统。

方法

智能输液系统由服务器、病区监控终端、床头终端及输液终端四部分组成,通过3家医院的临床试验,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

该研究设计的试验组与对照组总体有效率,滴速调节、输液控制和报警功能等主要疗效指标,外观、显示功能和通讯距离等次要疗效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结构方面,研究涉及的试验组产品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该研究设计的智能输液系统实现了输液全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提高了护理诊疗工作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为临床工作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静脉输液是现代药物治疗的重要给药途径,在治疗疾病和挽救患者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1。根据报道,全国范围内不同等级医院整体静脉输液使用率达93.132,连续几年的《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均重点提及需规范静脉输液。由此可见,静脉输液会直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目前,大部分医院的静脉输液管理仍以人工巡查为主,不仅会明显增加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工作效率,同时因医疗资源紧张导致的巡查不及时为临床常见现

3。输液完成时,处理不及时会造成血液回流或肿胀,情况严重还可能导致医患关系紧4。此外,患者擅自调节滴注速度现象普遍,也容易被临床忽5。静脉药物输注速度的快慢对治疗效果有较大影响,其关系到药物发挥的效果,同时也关系到患者的安6,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药物、不同的患者,选择合适的输注速度,发挥最大治疗效果,减轻护理工作负7

为加强输液质量管控,提升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临床对于智能输液系统的需要愈发迫切。本研究设计了一种输液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运行状态、输液速度、报警提示信息等,动态估算输液剩余时间,并进行远程调节控制。输液完成可自动封闭输液管,同时通过信息系统发出提示信息,提醒护士/家属进行下一步操作。预期可以解决传统输液过程中药物不能及时更换、异常问题不易发现、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等痛点。

1 智能输液系统的设计实现

1.1 结构组成

智能输液系统主要由服务器、病区监控终端、床头终端及输液终端四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服务器与护士工作站等医院信息系统交互,读取患者输液的医嘱信息,对输液终端的数据进行采集和控制;医院信息系统显示当前输液状态,管理输液清单,实现输液工作管理;床头终端显示输液卡信息,进行输液控制,更改输液设置;远程输液终端进行数据搜集(重量、滴数、电量等),显示输液相关信息,以及输液速度控制。

fig

图1  智能输液系统示意图

1.2 功能设计

智能输液系统主要具备监护功能、控制功能和报警功能。其中监护功能主要包括在病房床头终端上显示输液状态和进度,以及在输液终端上显示输液状态和进度;控制功能主要包括在病房床头终端上显示输液清单,在病房床头终端上调节输液速度,在输液终端上调节输液速度,以及输液终端根据指令实施控制动作;报警功能主要包括输液完成报警,系统故障报警,输液管路堵、漏报警,电池欠压报警,网络异常提示,滴速异常报警等。

该系统可以实时采集监护信息和报警信息,并将数据发送到护士站,通过大屏幕显示输液患者状况,医护人员借助数字化手段管理静脉输液过程,实时了解各输液患者的情况,化被动为主动,更合理地安排工作计划并开展。

1.3 工作原理

输液终端是实现输液监控功能的核心产品,由称重和控制两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称重部分由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 MCU)主控单元、蓝牙通讯、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 TFT)显示、按键、本地升级、充电管理单元、电源控制及检测、称重单元几部分组成。控制部分由MCU主控单元、蓝牙通讯、TFT显示、按键、本地升级、充电管理单元、电源控制及检测、位置检测、电机驱动、红外滴速检测单元几部分组成。

fig

图2  输液终端原理框图

LCD——液晶显示屏。

1.3.1 重量采集

远程输液终端通过称重传感器读取重量数据,在两个不同的时间读取两个重量数据,通过公式换算出重量的变化量。

1.3.2 速度检测

远程数据终端通过红外实现速度数据采集。当液滴经过红外检测线时,MCU检测到电平变化,记录液滴经过的时间,利用一段时间内经过的液滴数量,计算输液速度。

1.3.3 速度控制

远程输液终端利用电机带动控制阀,把电机的转动转化为控制阀的水平移动,通过控制阀卡紧输液的程度来控制药液的自流速度,时间速度调节。

1.3.4 通讯原理

病房床头终端和远程输液终端通过无线连接,采用成熟的无线模块,实现数据的交互。

1.3.5 电量检测

MCU通过模拟-数字(analog to digital, AD)转换读取电池电压,通过电压判断剩余电量。

1.3.6 人机操作

远程输液终端有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显示,有按键操作。床头终端采用触摸屏控制,通过物理指示灯和喇叭实现声光报警。

1.3.7 通讯连接

输液终端和床头终端通过蓝牙无线连接,进行数据和命令的交互;床头终端和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连接,进行数据和命令交互;服务器和护士工作站通过物联网进行连接,进行数据和命令交互。

2 智能输液系统的应用效果研究

本研究于2016年12月20日至2017年3月20日在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益阳市中心医院进行了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备案号:湘械临备20160221)。试验组为本研究设计产品,对照组为已上市的同类对照医疗器械。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包含滴速调节、输液控制、报警功能的验证,次要疗效指标包含外观、结构、显示功能、通讯距离等,安全性指标包含不良事件、生命体征、体格检查等。从有效性角度作统计学的样本估算,临床研究总样本量为13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为保证样本均匀,3家中心各承担44例(其中试验组22例,对照组22例),其中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有1例筛选失败,故对照组入组数据为65例。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产品的结果,所有统计分析均应在意向性治疗(intention-to-treat, ITT)分析集进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8, P=0.306),见表1

表1  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
组别n有效/例无效/例有效率/%
对照组 65 64 1 98.46
试验组 66 66 0 100.00

2.2 两组疗效指标比较

主要疗效指标如表2所示,滴速调节、输液控制和报警功能均表现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主要疗效指标分析 [n(%)]
指标对照组(n=65)试验组(n=66)χ2P
滴速调节
5分 65(100.00) 66(100.00) - -
输液控制
3分 1(1.54) 0(0.00) 2.031 0.154
4分 3(4.62) 2(3.03)
5分 61(93.85) 64(96.97)
输液结束报警
5分或NA 65(100.00) 66(100.00) - -
无液滴报警
5分或NA 65(100.00) 66(100.00) - -
泄漏报警
5分或NA 65(100.00) 66(100.00) - -
无线断开报警
5分或NA 65(100.00) 66(100.00) - -

次要疗效指标如表3所示,外观、显示功能和通讯距离均表现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的智能输液系统在结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3  次要疗效指标分析 [n(%)]
指标对照组(n=65)试验组(n=66)χ2P
外观
5分 65(100.00) 66(100.00) - -
结构
3分 1(1.54) 0(0.00) 8.651 0.003
4分 7(10.77) 0(0.00)
5分 57(87.69) 66(100.00)
显示功能
4分 5(7.69) 0(0.00) 3.070 0.080
5分 60(92.31) 66(100.00)
通讯距离
5分或NA 65(100.00) 66(100.00) - -
标识
5分 65(100.00) 66(100.00) - -

2.3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本研究共发生不良事件2例,1例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对照组筛选失败,另1例为长沙市第三医院对照组的设备错误提醒,与试验产品相关的不良事件为0例。试验前后受试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均无异常,试验产品与对照产品关于生命体征异常的不良事件为0例。

3 讨论

输液过程中经常伴随患者自行调整输液速度、巡视不到位、换液不及时等现象,输液完成后也常见回血、空气注入、凝血等现象,影响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部分医院针对静脉输液建立等级巡查制度,多层级医护人员常态化巡查,不仅增加工作量,也容易发生信息传递出现差错等问题,存在安全隐患。

本研究实现了输液全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为临床工作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提高了护理诊疗工作的工作效率,规范了临床输液操作步骤,提高了输液安全性和患者的满意

8。相对于对照组,本系统功能强大、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有利于在各级医疗机构推广应用:采用称重传感器原理,监测更精准;具备连接医院住院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的功能,输液量、输液速度可以从电子医嘱中获取并自动设置;此外,还可以远程监测和控制输液状态。

后续,该系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第一,家属移动端应用场景。针对陪护人员临时外出,仍需要了解患者输液状态的需求,可通过微信或支付宝的小程序功能,扫码快捷获取输液状态,便于陪护人员实时监测病人输液的滴速是否合理,剩余时间是否充足。第二,完善数据化综合处理能力。《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指出,静脉输液应关注治疗药物使用体积、频次、数量、药品种类和不良反应/事件等情况,后续可将以上信息整合进智能输液系统,及时反馈预警信息,合理规划静脉输液治疗路径。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EB/OL]. (2023-02-24)[2023-04-23].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7/202302/a61fc382f3b64c7e99dafbf8cf4da8a1/files/77317826a9d14f50902d11385b17e37e.pdf. [百度学术] 

2

王辉, 谢欣苇, 刘正跃, . 156所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指标的综合分析[J]. 药学实践杂志, 2017, 35(6): 573-576. [百度学术] 

3

肖继荣, 付沫, 陈红宇. 由静脉输液引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 23(6): 85-86. [百度学术] 

4

胡志帅, 牛惠芳, 郑冬雁, . 输液泵常见故障类不良事件的原因及风险性[J]. 医疗装备, 2022, 35(11): 35-37. [百度学术] 

5

喻早云, 陈宁, 胡丽娟. 门诊患者自行调节输液滴速的原因调查及护理干预[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4): 141, 147. [百度学术] 

6

高尔鹏, 方国英, 王天勇, . 医嘱中静脉输液滴速安全性探讨[J]. 浙江临床医学, 2019, 21(1): 116-117. [百度学术] 

7

王建荣.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 [百度学术] 

8

金叶, 王小飞, 徐宇红, . 闭环管理式静脉输液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 护理学杂志, 2022, 37(13): 48-50. [百度学术] 

您是第10283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 Firefox、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