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改良粘接固位对义齿种植体存留率与周围边缘骨吸收及机械并发症的影响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 探讨经改良粘接固位在种植义齿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治疗的单颗后牙种植病例116例进行临床研究,根据采用的冠固位方法分为改良组58例(改良粘接固位法)和传统组58例(采用传统粘接固位方式进行固定)。分析两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牙周健康指标、种植体存留情况、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的差异。结果 在种植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种植体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后2年复查,改良组的种植体mPLI、mSBI分级优于传统组(P<0.05)。在种植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牙龈探诊深度(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后2年复查,改良组的牙龈PD小于传统组(P<0.05)。在种植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程度、龈沟液中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后2年复查,改良组的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程度、龈沟液中TNF-α水平小于传统组(P<0.05)。种植后2年复查,改良组的种植体存留率100%(58/58)与传统组的96.55%(58/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种植义齿修复中应用冠固位方法采用改良粘接固位法与传统粘接固位的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前者可更有效地减轻牙周损害及牙龈炎症反应,同时减少种植体周围骨吸收。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吴宁宁;.经改良粘接固位对义齿种植体存留率与周围边缘骨吸收及机械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23,(02):17-2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3-10-09
  • 出版日期: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