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采用Native T1mapping及ECV评估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拟提供早于形态学改变的心肌定量评估指标。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6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收集的AHCM病例组23例和年龄匹配的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左室心底部、中间部及心尖部心肌Native T1值及ECV值是否有统计学差异。按是否出现延迟强化将病例组进一步分为阳性亚组10例与阴性亚组13例,比较亚组间心肌Native T1值及ECV值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心肌Native T1-B、Native T1-M值和ECV-B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LGE阳性亚组与LGE阴性亚组心肌Native T1-B、Native T1-M值和ECV-B、ECV-M、ECV-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LGE阳性亚组左室心尖部心肌Native T1值高于LGE阴性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tive T1值及ECV值对AHCM的非明显肥厚部位心肌纤维化的早期定量评估有价值,Native T1在AHCM随访中有临床应用前景,同时可避免多次使用钆造影剂可能造成肾源性纤维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