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介入血管内治疗后替罗非班维持抗血小板的治疗
作者: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20]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介入血管内治疗后替罗非班维持抗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介入血管内治疗,对照组介入治疗后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介入治疗后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和观察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14 d后BI评分高于对照组,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介入血管内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不仅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又可降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吴鉴洲;吴志林;黄金培;.急性脑梗死介入血管内治疗后替罗非班维持抗血小板的治疗[J].中国医学工程,2019,(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18
  • 下载次数: 0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04-01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 Firefox、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