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的工程性研究
作者: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拓宽专业面、提高学术水平,为医学工程科研工作者和用工程方法治疗心脏病的研究者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根据心脏的解剖认知与生理数据,用工程力学和生物力学的基础理论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澄清血液循环系统的概念,它不是体循环与肺循环两个循环的并联而是两个路径的串联:心脏是串联着的两个二级压缩泵;左右房室瓣膜数量的差别、四个腔室协调性要求的差别都是符合工程物理原理的"最佳设计";用工程方法治疗心脏的某些疾病是医学方法不可取代的;提出"传导搭桥"的新概念;阐明为什么完全植入式的人工心脏工程上最终的瓶颈将是能量支持系统而非血泵。结论离开生物力学知识无法全面解释心脏的奥妙结构与功能,不利于开发新的工程治疗器械与方法。人工心脏应前瞻性地重视能量支持系统的研究。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冼洁蓓;曾雪梅;李丽清;陈加菁;.心脏的工程性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8,(1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04-01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 Firefox、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