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后静脉置管近、远段联合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探讨胫后静脉置管近、远段联合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1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A组23例经患肢足背浅静脉穿刺溶栓组;B组33例为经皮健侧股静脉穿刺逆行置管溶栓组;C组23例为胫后静脉切开顺行置管溶栓组;D组31例胫后静脉切开置管近、远段联合溶栓组。4组均用尿激酶泵入溶栓。统计并分析各组患者的患肢置管成功率、置管消耗时间、肿胀缓解度、深静脉通畅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PTS)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A、B、C、D4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A组:100.0%(23/23);B组:75.8%(25/33),C组:91.3%(21/23);D组:93.5%(29/31),D、C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消耗时间分别为(2.0±0.8)min、(47.6±8.4)min、(38.5±5.9) min、(39.2±4.8)min,D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组患肢肿胀缓解度分别为(66.50±19.61)%、(76.19±15.85)%、(76.36±12.59)%、(85.95±12.93)%,D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静脉通畅通畅度评分分别为(1.57±0.51)分、(1.29±0.56)分、(1.28±0.57)分、(0.88±0.44)分,D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溶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70%(2/23)、16.0%(4/25)、14.29%(3/21)、13.79%(4/29),D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S发生率分别为47.6%(10/21)、28.57%(6/21)、27.78%(5/18)、16%(4/25),D组与A组47.6%(1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胫后静脉置管近、远端联合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仅能够快速有效地溶解血栓,且操作相对简单、易行和安全,是值得推广的一种临床溶栓方法。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郑翼德;樊孝文;余永忠;王吉旭;卢勇;徐韶飞;.胫后静脉置管近、远段联合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8,(8):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04-01
  • 出版日期: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