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横纹肌肉瘤CT及磁共振成像表现分析及比较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并探讨其与病理亚型的联系。方法选取32例该院2003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小儿横纹肌肉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患者病灶位于盆腔19例(59.4%),其他发生于头颈部4例(12.5%),四肢、腹腔和脊柱旁都各为3例(9.38%)。胚胎型(e RMS)21例,占65.6%,其次腺泡型8例(a RMS)占25.0%,多形型(p RMS)3例,占9.38%。影像学图像则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增强后强化,并可对周围骨质造成破坏与淋巴转移。不同病理亚型间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横纹肌肉瘤CT与MRI结果与一般软组织恶性肿瘤的特性无异,可显示肿块的具体位置、大小以及转移;其常见的病理亚型是胚胎型,但不同亚型间的影像学结果差异不显著,临床上应结合具体的患儿情况作出诊断。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张秀芸;.小儿横纹肌肉瘤CT及磁共振成像表现分析及比较[J].中国医学工程,2016,(8):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04-01
  • 出版日期: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