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血小板膜糖蛋白对ITP患儿诊断及治疗的临床价值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探讨ITP患儿血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变化及其与ITP的诊断及治疗的相关性。方法应用BD厂家生产的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CD41a)和GPIbⅪ(CD42b),对66例ITP患儿测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a、CD42b,根据其表达不同为两组,A组CD41a下降组,B组CD42b下降组。两组均采用甲基泼尼松龙联合小剂量丙球、α-干扰素治疗,甲泼尼龙,5 mg/(kg·d),连用3 d,后改为醋酸泼尼松口服,4周渐减停;IVIG 0.2 mg/(kg·d),连用5 d,同时α-干扰素5万μ/kg,肌注每周3次,连用12周。结果两组在血小板升至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激素应用时间,住院费用上比较(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a、CD42b与血小板呈正相关,可用于ITP的诊断,不论CD41a下降或CD42b下降均可采用同一治疗方案,疗效无差异,并取得较好的疗效。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罗继霞;马艳玲;符莹;崔永忠;.血清血小板膜糖蛋白对ITP患儿诊断及治疗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工程,2015,(1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04-01
  • 出版日期: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