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脑电双频指数调控丙泊酚靶控的临床应用价值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分析脑电双频指数调控丙泊酚靶控麻醉运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择期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靶控组将脑电双频指数视作掌控变量的闭合环路行丙泊酚靶控,根据BIS值调整丙泊酚靶控浓度;恒速组以恒速输注丙泊酚,术中根据经验调整输注值,两组均维持BIS值45~60。于入室后(T0)、诱导后(T1)、切皮(T2)、锯胸骨(T3)、CPB前(T4)、停机后10 min(T5)及术毕(T6)分别记录患者的MAP、HR、BIS及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TCIP);记录麻醉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统计术中丙泊酚用量及血管活性药用量。结果两组诱导后各时间点HR与诱导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诱导前相比,两组诱导后MAP均降低,但靶控组MAP在T1~T5时点降低幅度明显小于恒速组(P<0.05);与恒速组比,靶控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5);需处理的低血压发生率也明显下降;靶控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少于恒速组(P<0.05);靶控组血管活性药用量少于恒速组(P<0.05)。结论脑电双频指数调控丙泊酚靶控是靶控输注最为核心的靶控体系方案,可以获得更为平稳的血流动力学,精确控制麻醉深度并减少麻醉药物用量,丰富了麻醉途径,明显提高麻醉质量。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王薇;邱友庆;胡柳生;石双平;.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脑电双频指数调控丙泊酚靶控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工程,2015,(7):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04-01
  • 出版日期: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