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与蛛网膜下腔镇痛在分娩镇痛第一产程应用的比较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探讨硬膜外给予0.1%的盐酸罗哌卡因和0.5μg/m L舒芬太尼和蛛网膜下腔持续泵注舒芬太尼应用与产程潜伏期对产程的不同影响。方法选择单胎足月、ASAⅠ-Ⅱ,自愿要求分娩镇痛120名初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镇痛组(S组)和硬膜外镇痛组(E组),各60例。产妇有规律宫缩处于潜伏期(宫口0.5-2.5 cm)行分娩镇痛,E组硬膜外间隙给予0.1%的盐酸罗哌卡因和0.5μg/m L舒芬太尼混合液6 m L,自控镇痛泵:0.1%的盐酸罗哌卡因200 mg和0.5μg/m L舒芬太尼100μg混合液200 m L,背景输注速率6 m L/h,PCA 6 m L/次,锁定时间15 min。S组蛛网膜下腔导管注射舒芬太尼6μg,自控镇痛泵:舒芬太尼100μg溶于100 m L生理盐水中,背景输注速率2 m L/h,PCA 2 m L/次,锁定时间15 min。记录镇痛前、镇痛开始后3、5、10、15、60 min、宫口开大2-3 cm、宫口开全时(T0-7)血压、心率变化和基线胎心率(FHR)。观察与镇痛10 min时和宫口开全时行改良Bromage分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潜伏期时长,活跃期时长,第二产程时长,宫素使用剂量和新生儿1、3、5、10 min Apgar评分。结果 S组在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基线胎心率稳定性优于E组,缩短产程潜伏期和第二产程时长,瘙痒、下肢麻木、恶心、呕吐及产后硬膜外穿刺后头痛(PDPH)的发生情况较高,但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明显缩短产程活跃期时长(P<0.05)。二组各6例产妇Bromage分级1级。在缩宫素使用剂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给予舒芬太尼能够提供更平稳的血流动力学、缩短产程潜伏期和第二产程时长,硬膜外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明显缩短产程活跃期时长。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周威;刘书玉;张军;.硬膜外与蛛网膜下腔镇痛在分娩镇痛第一产程应用的比较[J].中国医学工程,2015,(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04-01
  • 出版日期: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