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消化道病变中的应用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病变的操作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按照入选标准选取食管、胃及结直肠病变患者53例,共治疗病变56处。依次进行标记、注射、环周切开、剥离、止血等步骤。切除标本回收送病理。所有病例均按计划内镜随访。结果所有56处病变均完整切除,术中出血3例:1例创面小动脉出血,内镜下钛夹止血;1例胃黏膜下持续出血,形成血肿,中转开腹行胃窦切除术;另1例胃体增生性息肉,病变完整切除,创面出血,热活检钳反复止血不成功,再以止血夹夹闭仍无效,术中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遂急诊中转开腹止血手术。术后延时出血1例:1例直肠管状腺瘤ESD术后7 d大出血,经肛门缝扎止血。术中发现肠壁穿孔1例,中转开腹行肠壁修补术。53例患者均康复痊愈出院,无患者出现后遗症。53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 d。在随访2~30个月后不存在复发患者。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病变是安全的,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较大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且术后不易复发。缺点是操作时间长,技术难度较大,并发症较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多。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汪全红;方志恒;黄景山;钱爱玲;.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消化道病变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4,(8):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04-01
  • 出版日期: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