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分析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和分析不同部位AMI患者静脉溶栓后的临床症状。方法回顾分析92例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后的临床症状和效果。结果 92例AMI患者中,再通64例(69.6%),未通28例(30.4%)。其中,发病6 h内溶栓再通率83.7%(41/49),6~12 h溶栓再通率为55.6%(20/36),12~24 h溶栓再通率为28.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91,P<0.01)。死亡7例(7.6%),死因分别为心源性休克3例,心力衰竭2例,室颤抢救无效2例。前、侧壁心梗,下、后壁心梗以及非Q波心梗在溶栓后各种临床症状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进行溶栓治疗是治疗关键,不同心梗部位溶栓后症状有所差异,应根据其临床特征及其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的治疗对策。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廖国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7):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04-01
  • 出版日期: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