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和分期探析
作者: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方法,探析CT诊断与间质瘤分期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0月-2012年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患者的检查资料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和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相互对照。结果肿瘤起源部位为胃23例,位于小肠和直结肠分别为6例和7例,肠系膜内2例,通过多排螺旋CT定位,35例定位正确,其中只有3例定位错误,主要1例肠系膜误认为是来自结肠,2例小肠误判为肠系膜。38例患者中被诊断为高度危险的患者15例,中度危险11例,低度危险7例,极低度危险5例。CT征象与临床病理相互对照分析,GIST的大小、生长方式、形态、坏死情况和GIST的生物学危险性具有统计学意义,GIST的强化程度和GIST的生物学危险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在临床上采用多排螺旋CT检查,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定位性,其CT影像征象有很高的特征性,在术前评估GIST的危险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对GIST的分期主要是根据肿瘤的大小和细胞核分裂像的多少等生物学行为,分为高危、中危,低危和极低危四个等级,不同部位分级的标准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张占东;.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和分期探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11
  • 下载次数: 0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04-01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 Firefox、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