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小鼠血浆IL-10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探讨帕金森病小鼠血浆中IL-10的水平变化,为探索帕金森病发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实验动物:C57BL/6J雄性小鼠30只,体重25-30g,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模型组,对照组,空白组。每组10只。3组均在第7天注射完毕后于第24小时摘除眼球取血,离心,取血浆,-20℃保存备用;断头取脑,各组常规制备石蜡切片,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细胞因子测定。试剂盒购自(R&D)。按说明书进行检测。所有数据用SPSS l6.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对数据进行One-way ANOVA分析,结果以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认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TH阳性细胞数量减少,模型组外周血血浆细胞因子IL-10含量高于空白组和生理盐水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建立成功,血浆中细胞因子IL-10明显高于空白组及生理盐水组,说明IL-10可能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郭俊;李海波;任艳;.帕金森病小鼠血浆IL-10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工程,2012,(8):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04-01
  • 出版日期: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