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钾不高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补钾方式的探讨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探讨血钾不高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最佳补钾方式。方法 2011.02-2012.02间纳入我院血透中心住院患者50例,均使用含钾浓度为2.0 mmol/L的透析液透析,选择自身交叉对照试验方法,即同一病人均分别先后按顺序进入:对照组、动脉血路管补钾组[钾20 mmol/h(氯化钾1.5g/h)]和静脉血路管补钾组[钾6.7mmol/h(氯化钾0.5g/h)]。分别记录透析前、透析结束时及透析后2-3h血清钾;分别记录透析前、透析后和透析后2-3h心律失常情况和疲乏、恶心、呕吐、厌食、腹胀、反应迟钝、四肢无力等症状,通过对比组间患者低钾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来探讨最佳补钾方式。结果 (1)对照组透析结束时和结束后2-3h低钾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动、静脉血路管补钾组(P<0.05);(2)动、静脉血路管补钾组结束时及结束后2-3h均无发生高钾血症;(3)动、静脉血路管补钾组结束时及结束后2-3h低血钾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组间无差异(P>0.05),但补钾量前者仅为后者1/3;(4)动、静脉血路管补钾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血钾不高尿毒症患者,在透析过程中采用静脉血路管补钾[钾6.7mmol/h(氯化钾0.5g/h)]和动脉血路管补钾组[(钾20 mmol/h(氯化钾1.5g/h)]都可安全预防低钾血症及其并发症,其中采用静脉血路管补钾方式可以更节省氯化钾量。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孙移;别昕;龙昌顺;梁青俊;.血钾不高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补钾方式的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2,(8):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04-01
  • 出版日期: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