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应用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探讨最常用的青光眼滤过手术小梁切除术中可调节缝线的应用对术后早期浅前房的控制作用。方法在小梁切除术中根据病情使用不同时间的0.4﹪的丝裂霉素,切除1×2mm小梁,行虹膜根部切除,将巩膜瓣两个角处固定缝合两针,于瓣一侧缝可调节线一针,为活结,可拉开一端留线较长,从角膜缘结膜切口引出,以便随时拆除,术后主要观察一周内眼压及前房情况。结果 209眼术后一周内眼压均在12-21mmHg,于一周后拆除结膜缝线时将调节线外露端剪除。26眼眼压在22-26mmHg,15眼于术后第二天拆除可调节缝线,7眼于术后第三天拆除可调节缝线,4眼于术后第五天拆除可调节缝线,均配合按摩,眼压于拆除可调节缝线后降至14-20mmHg,无一例非计划二次手术,无1例感染发生。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其操作简单,在手术同时完成,解决了术后早期浅前房的发生,若眼压控制不理想可随时拆除可调节缝线并按摩,增加滤过,得到理想的眼压,是简单,易学,可行的手术方法。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何红涛;.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1,(10):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04-01
  • 出版日期: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