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的动态变化与急性脑梗死(AC I)的梗死灶体积、病情轻重程度以及临床预后等的相关性。方法将首次患AC I的患者87例根据梗死灶体积分为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和小梗死组,于发病7d、14d及28d进行血浆D-D含量测定,于28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定,同时收集年龄、性别与观察组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血浆D-D含量测定。分别对四组患者D-D含量及临床预后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各梗死组血浆D-D含量在不同的时段均高于对照组(P均<0.001)。各梗死组血浆D-D含量显示,从发病时间方面:发病14 d>发病7d>发病28d,从梗死灶体积方面: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对照组,各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均<0.01)。发病28d各梗死组CSS评分: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各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均<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水平在急性期逐步升高,在恢复期逐步降低,与梗死灶体积、病情轻重程度呈正相关,与临床预后呈负相关。血浆D-二聚水平可直接地反映机体的凝血、继发性纤溶状态和病情的变化,对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