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总动脉分叉处易发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分析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探讨颈动脉分叉处易发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机制。方法 372例颈动脉AS的患者为对象,共观察476处斑块,分析发病率,管径狭窄程度及峰值血流速度。结果与CCA,ICA,ECA比较,BIF处AS发生率最高,峰值血流速度增快。结论颈总动脉分叉处易发AS,与该处特殊的解剖结构导致的低剪切力区密切相关。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徐军明;任秀英;郑莉娟;赵仲举;张静;游英;彭樱;.颈总动脉分叉处易发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1,(2):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04-01
  • 出版日期: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