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FVAP)的易患因素和病原学特点。方法将2005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84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分为FVAP组和非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NFVAP)组,比较两组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分析FVAP组病原菌的分布特点。结果 FVAP组全身应用激素、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和机械通气时间较长(大于7天)的比例显著大于NFVAP组(p<0.05);FVAP组痰标本共培养出真菌30例,其中假丝酵母菌属24株,占80%(白色假丝酵母菌14株,占46.6%;热带假丝酵母菌6株,占20.0%;克柔假丝酵母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各2株,各占6.7%);烟曲霉菌6株,占20.0%。结论为避免FVAP的发生应严格掌握全身应用激素适应症和剂量,避免联合抗菌药物的应用和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明确感染真菌菌属及其敏感药物,对临床选择有效的抗真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朱早君;.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0,(3):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11
  • 下载次数: 0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04-01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 Firefox、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