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及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及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本文128例HFMD患儿均符合HFMD诊断标准[1],根据有无重症趋向分为重症组和普通组。健康对照组为80例小朋友作健康体检者。脑脊液及血清NSE检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 1.治疗前两HFMD组血清NSE(s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HFM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症组高于普通组(P<0.05)。治疗后HFMD组sNSE水平及重症组脑脊液NSE(csf-NSE)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重症组脑脊液及血清NS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92,P<0.01)。结论 HFMD病理过程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元损害;sNSE的变化与病情轻重相关;部分患儿sNSE升高出现于病情恶化之前,可早期反映脑损害的程度。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孙英红;张立明;杨海明;.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及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工程,2010,(2):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14
  • 下载次数: 0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04-01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 Firefox、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