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表移植源自自体骨髓干细胞的人造组织与大鼠梗死区域心肌的作用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探究源自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s)的生物工程学人造组织(AT)作为组织补片被移植在大鼠的梗死心肌表面上后,能否与受损心肌完全一体化融合。方法对15只Wister大鼠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结扎以建立心肌梗死(MI)动物模型,将大鼠自体BMSCs植入胶原蛋白基质以构建三维立体AT。4周后,AT补片被移植在移植组大鼠(n=9)心脏的MI瘢痕区表面,对照组(n=6)不做移植。所有动物在移植实验2周前和2个月后进行序列99mTc-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以检测左心室(LV)功能和心肌灌注的演变。在研究终点切取大鼠心脏进行组织学分析,以研究生物工程学组织移植物中BMSCs的命运。结果2个月后,在移植组中,组织学分析显示生物工程学AT移植物中的BMSCs存活并与MI瘢痕组织完全一体化,在AT补片及相临梗死心肌中出现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其每平方毫米的毛细血管密度及梗死区的左心室壁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246±76)vs(89±21);P=0.01]和[(1.75±0.24)vs(1.35±0.31);P=0.04]。序列99mTc-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显示移植组心肌局部灌注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的低灌注MI区显著减少而99mTc-Sestamibi摄取率显著增加,[(10%±7.1%)vs(20%±12.9%);P=0.02]和[(65%±17%)vs(52%±12%);P=0.04]。但两组的LVEF均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植入大鼠体内2个月后,心表移植的源自自体BMSCs的生物工程学人造组织可以与梗死心肌完全融合,促进新血管生成并显著改善局部灌注,但并不改善LV功能。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李岩;宋波;李西慧;王进;杨阳;肖锋;张明礼;.心表移植源自自体骨髓干细胞的人造组织与大鼠梗死区域心肌的作用[J].中国医学工程,2008,(4):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04-01
  • 出版日期: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