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病因肺间质病变肺功能变化的研究
作者:
  • 周怡;刘宇;张金花;李一;赵卫国;刘振平;

    周怡;刘宇;张金花;李一;赵卫国;刘振平;

    解放军总医院第309临床部呼吸内分泌科,解放军总医院第309临床部呼吸内分泌科,解放军总医院第309临床部呼吸内分泌科,解放军总医院第309临床部呼吸内分泌科,解放军总医院第309临床部呼吸内分泌科,解放军总医院第309临床部呼吸内分泌科 北京100091,北京100091,北京100091,北京100091,北京100091,北京100091
    在期刊界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寻找不同病因致弥漫性肺间质病变的肺功能改变及其变化规律。方法观察弥漫性肺间质病变54例的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肺毛细血管有效血流量、血气变化及肺CT影像学改变,并按发病时间长短分3组观察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ng capacity of the lung for carbon monoxide,Dlco)、肺毛细血管有效血流量(pulmonary capillary blood flow,CO)异常检出率。结果发现这组病人的VC、残气量(residual volume,RV)、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0)、Dlco、CO降低,与正常组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其中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在发病的1年内的VC、Dlco、CO阳性率分别达66.6%、91.6%、50.0%,非特异性间质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肺功能改变VC、Dlco、CO阳性率达18.1%、72.7%、50.0%。而结缔组织病致肺间质病变在发病的中、晚期的VC、Dlco、CO阳性率分别为33.3%、33.3%、50.0%。结论不同原因肺间质病变的肺功能改变可有限制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在弥散功能障碍的同时,伴肺毛细血管有效血流量减少。在特发性肺纤维化、非特异性间质肺炎发病早期VC、Dlco、CO就已降低,而结缔组织病致肺间质病变却在疾病中、晚期降低。Dlco检测是弥漫性肺间质病变这组疾病诊断的敏感指标。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周怡;刘宇;张金花;李一;赵卫国;刘振平;.不同病因肺间质病变肺功能变化的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07,(1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6
  • 下载次数: 0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04-01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 Firefox、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