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定量PCR检测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结核杆菌DNA含量及临床意义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并截瘫患者提早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22例一般情况稳定,术前抗痨治疗小于2周,红细胞沉降率(ESR)未降至正常且伴有截瘫或截瘫呈进行性加重的脊柱结核患者,分别在手术前1 d及术后第2天采集外周血标本。通过提取DNA、PCR扩增,进行结核分支杆菌的DNA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该组脊柱结核手术患者术前的外周血中结核分支杆菌DNA阳性率为9/22(40.9%),术后患者的外周血中结核分支杆菌DNA阳性率分别为10/22(45.4%)。对该组手术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结核分支杆菌DNA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t=0.702,P=0.494,按α=0.05水准,结果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该组手术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结核分支杆菌DNA含量无差别(P>0.05)。结论手术对这类脊柱结核患者结核杆菌在体内播散的程度没有明显影响;对于这类脊柱结核患者,尽管术前ESR未降至正常,且抗痨时间小于2周,在完善相关术前准备、无其他手术禁忌的情况下,提早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张宏其;肖勋刚;刘少华;陈凌强;郭超峰;.荧光定量PCR检测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结核杆菌DNA含量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工程,2007,(7):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04-01
  • 出版日期: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