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模型的初步研究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通过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模型的建立,研究OSAHS的自身病理、病理生理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病机理。方法选取16只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unhandledcontrolgroup,UC)和慢性间歇性缺氧组(chronicintermittenthypoxiagroup,CIH),UC组正常饲养,CIH组每日间歇缺氧7h,实验期间每周测量血压1次,8周结束实验,所有大鼠在实验结束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检测学习和记忆能力,取大鼠脑、心、肺、肾及血管分别进行病理检测。结果大鼠心、脑、肺、肾、血管组织均出现明显缺氧改变;CIH大鼠收缩压逐渐升高,从第2周开始显著升高,第2,3,4周时其收缩压分别升高了13.75mmHg(P<0.01),22.25mmH(gP<0.01)和29.87mmH(gP<0.01)。实验后两组大鼠之间比较,第1周收缩压差异无显著,第2周后CIH大鼠较UC大鼠收缩压明显升高(P<0.05);Morris水迷宫学习成绩(定位航行实验):第5天训练结束时,CIH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UC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rris水迷宫记忆成绩:实验组的穿越平台次数([3.56±1.32)次]较正常组显著减少([6.28±1.82),P<0.01];实验组在跨越目标象限时间占整个游泳的时间百分率(20.52±3.41)也较正常组显著减少([39.89±5.63),P<0.01]。结论本实验慢性间歇低氧大鼠模型可满足OSAS基础研究的需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谭胜玉;杨宇;罗荧荃;黄国庆;刘丹;颜素岚;.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模型的初步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06,(6):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04-01
  • 出版日期: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