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负相关新基因C14orf106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
  • 朱涛;吴明富;周金华;李红雨;徐钢;周建锋;卢运萍;马丁;

    朱涛;吴明富;周金华;李红雨;徐钢;周建锋;卢运萍;马丁;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生物医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生物医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生物医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生物医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生物医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生物医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生物医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生物医学中心 湖北武汉430030,湖北武汉430030,湖北武汉430030,湖北武汉430030,湖北武汉430030,湖北武汉430030,湖北武汉430030,湖北武汉430030
    在期刊界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研究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基因表达差异,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1条卵巢癌肝转移灶低表达基因C14orf106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分别制备卵巢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组织标本mRNA,线性扩增后与人类寡核苷酸芯片杂交,通过信号扫描、处理后获得两者的表达差异基因。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1条无功能研究的新基因C14orf106进行初步分析,预测了它的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蛋白质功能域等信息。并对多物种中的相似性蛋白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人类寡核苷酸芯片发现了共272条差异表达基因。对转移负相关新基因C14orf106的上述性质进行了有效的预测,基本明确了该基因编码蛋白为一核蛋白,可能参与了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转录活化及促进表达。结论生物芯片技术是一种研究肿瘤转移基因表达差异的有效的高通量研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新基因C14orf106是一个有肿瘤转移研究价值的新靶点。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朱涛;吴明富;周金华;李红雨;徐钢;周建锋;卢运萍;马丁;.转移负相关新基因C14orf106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06,(2):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15
  • 下载次数: 0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04-01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 Firefox、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