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中药制剂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根据中药成分复杂、选择性低等特点,以纳米技术为平台,建立新型中药传输体系是目前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纳米中药制剂的研究在我们实验室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采用反相溶剂蒸发法制备了卡铂脂质体冻干剂,脂质体的粒径为500~700nm,包封率为30%+5%,在-20℃冰箱可稳定6个月。ICP-MS研究表明卡铂脂质体冻干剂主要靶向肺,同时静脉注射后对家兔血管无刺激性反应。采用微乳液聚合制备了载灯盏花素聚丙烯酸酯纳米粒,其平均粒径为50nm,表面电势为-27.2mv,平均包封率为87.57%,体外释放研究表明,直到7h后,药物才全部释放,同普通片剂相比,载药纳米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在制剂过程中,我们成功建立了用毛细管电泳法,指纹图谱,HPLC和UV等方法来测定纳米体系中药物含量的方法;而且,采用HPLC/MS/MS和HPLC/MS法测定并分析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行为。另外,我们已开展了秋水仙碱脂质体和雷公藤内酯聚合物纳米制剂等的研究,目前相关工作进展顺利。虽然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药制剂的研发工作刚刚起步,但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纳米中药制剂一定会开创中药制剂的新局面,能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罗国安.纳米中药制剂[J].中国医学工程,2005,(2):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04-01
  • 出版日期: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